大家好,我是“麦脉相连 穗岁更新”第28组的张秋,我们组有滁州学院蔡华、宿州农科院张玉坤湖北省农科院刘易科、安徽科技学院郑甲成和我。我是安徽华皖种业有限公司一名育种人员,我们育种团队共有5人,现主要是在朱卫生(原宿州农科院)老师带领下学习小麦育种,已工作9年多,在小麦育种上只能算初学者,也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名初学者学到一点育种知识,希望与大家分享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就我在育种学习过程的“1个过程、1个方法和2点感悟”给大家进行介绍。
一、后代材料选育过程:
1. F1代:我们团队由于人员少,每年组配组合大概300多左右,也就是种植F1代有300多个,包括单交和复交组合,复交组合不多,大概20-30个,一般用来改良创制中间材料,单交组合大部分以中间材料为基础材料进行组配。
2. F2代:二代材料选育,我们每年的一代淘汰率随年季间变化而变化,所以二代数量不确定,大概200-300个左右,这其中也包括复交组合,二代组合面积是46.8平方,长39m*宽1.2m,每个材料利用黑龙江红兴隆条播机播种240克左右,冬前利用人工进行间苗;二代选育主要是我们育种团队人员,平时我们团队会在收获前对二代材料进行初选,这样更有利我们后面选拔单株,对于比较好的组合,选拔单株60-100株,一般组合20-30株,差的组合少选或者不选,特殊组合特殊对待。
3. 3代材料:1个单株种植3行5m,行距25cm;3代材料每年大概种植1000-1200个单株,每年淘汰50%-70%,对于好的株行材料选拔单株后进行混收,参加公司初级鉴定,个别表现突出的组合进行“扩大再选择”。
4. 4代材料:同3代材料种植,每年大概种植500-600个单株,好的株行材料选拔单株后进行混收,去年参加初级鉴定的组合,组合内不同姊妹系参加公司初级鉴定外,对于好的品系可以参加公司品比试验,特别突出的组合,由于该组合姊妹系差异不大,可进行“扩大再选择”。
5. 5代材料:种植同上,每年大概种植200-300个单株,好的株行材料选拔单株后进行混收,去年参加初级鉴定的组合,组合内不同姊妹系参加公司初级鉴定外,对于好的品系可以参加公司品比试验,特别突出的组合,由于该组合姊妹系差异不大,可进行“扩大再选择”。
6. 6代材料:种植同上,每年大概种植300-400个单株,好的株行材料选拔单株后进行混收,去年参加初级鉴定的组合,组合内不同姊妹系参加公司初级鉴定外,对于好的品系可以参加公司品比试验。
由于我们采用机械播种单株,每个单株是每行110粒,保证大小粒苗的数量基本一致,中间设置对照济麦22,用来选择控制后代株高等农艺性状。
7. 初级鉴定试验:行长9.5米,行距22cm,6行区种植,2次重复。将表现优良的品系(F3、F4、F5),按间比法排列,18-20万基本苗,设置对照种(济麦22)。通过品系鉴定试验,了解品系的特征特性,评选出优良的品系,参加品种比较试验。
8. 品系比较试验:行长9.5米,行距22cm,6行区种植,重复3次。将表现优良的品系,按随机区组排列,18-20万基本苗,设置对照种(济麦22ck1和周麦18ck2)。如材料多,可以设置A组B组C组…等,每组控制在20-30个材料。通过品系比较试验,评选出优良的品系,参加省或国家级新品种区域试验。
二、一套选育方法
扩大再选择又称再度扩大群体法,我们团队因科研经费紧张、人员少,试验地基础肥力差,人员选育经验不足等,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特对传统系谱法进行改良,形成的一套选育方法。
再度扩大群体法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利用:
1、在F3、F4或F5代对特优株系,从混收的株行材料中选取240克种子,种植面积是46.8平方,长39m*宽1.2m,类似二代选种圃,后期选拔单株。
2、在产量鉴定中表现很好,但因肥力不均匀或没有看准,最终没有选拔单株的品系,可用鉴定试验的种子再度种植扩大群体进行选育。
3、利用远缘材料、春性材料、国外材料等改良的组合,可利用扩大群体的方法增加中选机率,为选育优良的中间材料奠定基础。
优点:我个人看法,一个再度扩大群体因为经历年季间选育时间长,又处于低代,通过扩大群体进行品系间分型,后代材料能赶上100~200个新配组合。
三、二点育种感悟
1. 继承育种
育种是一个多年积累并创新的过程。我们团队是在原农科院程守忠老师育种团队创立育种体系发展过来的,其中也包括我们组张玉坤老师团队,我们只有在前人育种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经验加以吸收再创新,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才更比一代强,才能在育种材料和方法上取得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2. 团队合作育种
育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资源研究,组合选配,后代选育,新品系鉴定,新育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集成,成果转化等。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它要求现代化育种团队要发挥合作精神,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合理分工,精诚协作,凝心聚力,这样才能完成好。
幼苗习性
株行材料脱粒
一代混收脱粒
新品种华皖麦10号田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