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末,哥伦布的船队在海上到处航行,他们说是在寻找新发现,他们自称冒险家。但其实,他们中更多的则是亡命之徒,他们在海上冒险的唯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发现新的地方,找到更多的财宝。他们在1492年来到了印第安人的地盘,印第安人热情而炙热的欢迎了他们。然后,这群印第安人就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差点被这些人给*光,并且抢走了无数的财宝和原产于这里的农作物种子,其中就包括玉米。
1494年时,种子跟着船队到了西班牙,很快在整个欧洲散布开来。
玉米大约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年间。路线上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海上航线说,一种是陆上传播说。
海上路线说的是:16世纪,由葡萄牙人开辟的海上东方航线,他们首先带到了福建,然后传播向了内地。
陆上传播说的是:16世纪,由印度进入我国,然后流传到四川等地被种植后再传遍全国。
田艺蘅在1573年撰写的《留青日札》这样说:
御麦出西番,旧名番麦,以其曾经进御,故日御麦。花类稻穗,其苞如拳而长,其须如红绒,其粒如芡实,大而莹白,花开于顶,结实于节,真异谷也
到了万历年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说:
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在我国北方地区,比如黑嫂所处的豫北地区就是这个名字。而之所以里面有个蜀字,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东西首先是在四川种植的。
玉米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由徐光启编撰,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农政全书》里,上面这样记载:
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黍,盖因从地方得种。
我们从这里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到了这个时候,玉米的名字刚开始出现。因为各地方言的不同,玉米也有很多种名字在各地流传。
玉米从1494年走出美州,在嘉靖十年左右,也就是大概在1531年传入我国。
三、16世纪到现在,全面开花进入清朝以后,有关这方面的记载突然多了起来。
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
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清代富尔丹编写的《宁古塔地方乡土志》中这样说:
玉蜀黍,茎叶似蜀黍,子藏包中,俗呼包儿米。
清代刘灏编写的《广群芳谱》中这样记载:
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从他方得种,其曰米、麦、秫皆借名也。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椶鱼形,苞上出须……
这说明,在清朝的时候,玉米已经开始在全国面积内种植,成为了主粮之一。到了18世纪的清朝中期,地方记载突然多了起来,比如在湖北《建始县志》记载说: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