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园第二年挂果状(2020年)
“其实是一样的。你只要按照枝条计算,挂果量还是一样的。甚至我的产量比他们密植的还要高。我去年是第二年,一亩地挂1600串,今年挂2000串。”王海说。
“你觉得浙江人的思维方式跟你们本地人有什么不一样?”我又提起这几天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建水,浙江人不仅是葡萄产业的主体,更带来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技术和理念。
“根本不一样,区别很大。”王海说:“浙江人胆子大,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舍得投入,只要能把葡萄种好,他们就舍得投入;但是本地人就舍不得,他就想着用点便宜的。你不舍得投入,怎么能种好呢?绝对种不好!”
张飞宇(右)和王海在交流技术
张飞宇指了指自己的产品,补充道:“大量应用杰士产品的还是你们浙江老板,因为他们要赶早,不管是以前的‘夏黑’,还是现在的‘阳光玫瑰’,都想着要早上市。一旦赶早,遇到低温的几率就很大,所以他们会有这些产品来减少逆境风险。”
“现在本地人也在改变,都想把他种好,能卖到钱。在建水种葡萄,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王海感叹道。他从2010年开始种植葡萄,2012年开始开农资店,见证着建水葡萄产业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在这两年“阳光玫瑰”兴起之前,胆大肯投入的浙江人在建水经历着“二八定律”的煎熬,而胆小不肯投入的本地人却借助产业的发展,在农资、土地和劳动力输出上收益颇丰。
建水连片的葡萄园
羊街这家农资店已经是王海开的第3家农资店,而葡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亩已经缩减到几亩,仅供王海做试验、摸索技术之用。
“你觉得建水葡萄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我把话题放大,想了解一下眼前这位见证人对整个产业的看法。
“问题多了。”王海终于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到各种技术问题:“首先,用肥是不合理的。以前光脚去地里都不会搁脚,现在你穿鞋进去都能感觉到那个土跟石头一样硬。因为拼命下复合肥,今年用一包,明年下两包,第三年必须要下到三包四包,不然就看不到效果,结果土壤就废掉了。”
葡萄园简易的施肥系统
“像你们老乡的葡萄园,基本上20厘米以下就没根了,但在我这个葡萄园,表层土是绝对挖不到葡萄根的,因为葡萄根都往下长的。我浇水是根据土壤张力机来确定浇水次数,浇多长时间,浇多深,都是有具体指标的,而不是凭经验三五天浇一次水。”
“像国外一般有4个施肥桶,分A、B、C、D。A罐是氮磷钾镁,B罐是钙,C罐是微量元素,D罐是有机质,然后他走肥料是很有顺序的,先走A罐,走完后等几分钟再走B罐,以此类推,每次浇水浇肥时间基本上都在3~4个小时,所以他的利用率很高,树的长势各方面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