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究竟是哪一篇?长期以来被公认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然而早在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一年以前,中国留美女学生陈衡哲就在《留美学生季报》上发表了她的白话小说处女作《一日》。胡适曾评论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笔名)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一日》便是文学革命讨论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
陈衡哲夫妇1920年摄于北京
陈衡哲原籍湖南衡山,1893年生于江苏武进一个书香之家。1914年陈衡哲赴美留学,进入瓦塞学院学习历史学,1919年毕业后,她又到著名的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学习,次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西洋史教授,成为中国教育史第一位女性教授。陈衡哲先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南京东南大学等处任职,此间她代表太平洋关系学会中国理事会多次出席太平洋关系学会举行的国际会议,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学贯中西,著述颇丰,曾编写过《中国文化论丛》、《西洋史》、《文艺复兴史》等多部学术专著,还出版了《小雨点》和散文随笔集《蘅哲散文集》,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学者。
胡适
在美留学期间,陈衡哲结识了正在美国读书的胡适和未来的丈夫任叔永,三人经常通信讨论新文学问题。这是胡适正尝试白话文学,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打响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第一枪,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时间反对者有之,嘲讽者有之,就连他的同窗好友任叔永对其主张也未置可否,这时只有陈衡哲勇敢地站在胡适一边,对胡适给予了大力支持。后来忆及这段时光,胡适曾动情地说:“她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安慰与鼓励,她是我最早的一个同志。”在胡适的影响和鼓励下,陈衡哲也尝试用白话创作小说与诗歌,《一日》便是她用莎菲为笔名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
《一日》是一篇反映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说,在今天看来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对此陈也曾自谦说:“(《一日》)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篇白描,不能算为小说。”但《一日》一扫旧小说的陈词滥调,选取了一个生活的横截面,在整体上以现代小说观念组织、表现生活素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新时期文坛,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意义非同小可。1928年陈衡哲把《一日》收入其小说集《小雨点》时,胡适博士为之作序说:“试想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是何时发表的,试想当年作白话文学的人怎样稀少,便可了解莎菲的这几篇小说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