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禧堂基地的三年生柑橘园
去年12月初第一次到位于广西隆安县丁当镇的桢禧堂基地时,除了“091无核沃柑”给我留下“优势品种”的印象外,还有这个基地的整体规划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宽行密株,起垄栽培,行间生草,一副现代柑橘园的标准模样。
重庆奔象果业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高武告诉我,这个果园是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彭良志研究员的规划设计建造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彭良志研究员
一个月后,当我再次来到广西南宁参加桢禧堂基地“091无核沃柑”的开园仪式时,就遇到了这家果园的总设计师彭良志,顺便就聊起了柑橘园的建园方式。
<<<
“我这趟在广西转了不少园子,行距最宽的6米,最窄的1.5米,各种各样的套路都有,这个你怎么看?”我先问行距的问题。
“如果是小果园,劳动力跟得上,可以种220株/亩。今年种,第二年亩产2-3吨,先把成本收回来。我们叫‘矮密早丰’,种得矮种得密,早结丰产抢市场。这是一种模式。”彭良志说:
“后期管理要跟上……”
“这种模式后期怎么办?我就担心这个。”没等他说完,我举了当天上午刚去过丁当镇另外一家 “沃柑”园的案例,800亩面积,行距3.5米,株距2.5米。
行距3.5米,株距2.5米的两年生沃柑园
“没事,过两年砍一行就行了,就变成6米的行距了,刚好;反过来隔一株砍一株,变成5*3米也行。”彭良志说:“这种模式是成功的,我们叫计划密植矮密早栽培。成功必须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个劳动力跟得上,第二个舍得砍树。大量实践证明,第一条相对好办,第二条做不到。”
“对!”反正我没见过几家计划密植做得好的果园,都是舍不得。
“所有人都舍不得砍。计划密植隔一棵砍一棵,唉,一看这么好的树反而要砍掉了,差的还要留下来,砍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