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作物遇到高温干旱、低温冻害、积水沤根等不良环境时,或者在发生病虫害危害后,或者在土壤酸碱度和盐度过高的土壤地块上,或者在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变衰弱的中后期时,或在长势不良的作物上,以上这几种情况使用叶面肥的效果会更加显著;相比之下,在长势健壮作物上,或在作物茎叶生长发育旺盛期,或在根系水肥吸收能力较强时,或在作物生育期温湿度环境优良的环境条件下,此时使用叶面肥的效果相对会较不会那么突出。
3、掌握好叶面肥使用浓度非常重要
叶面肥应当避免过高浓度使用。很多农民经常存在“肥料使用越多、作物长势和产量越好”的错误认识,因此在不论是施用基肥、追肥或者叶面喷肥的时候都习惯超量超浓度的使用,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仅从叶面肥使用上来看,作物对各类养分的需求量是相对有饱和值的,如果使用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作物因为某种元素吸收过量而发生药害,特别是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生长激素的叶面肥,如果使用过量会严重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除此之外,在合理浓度范围内、同等叶片面积下,叶面肥的浓度越高,肥液在向叶片内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会越快、越高,作物就越容易发生萎焉、凋枯等肥害症状。所以,叶面肥按种类、按生长期、按浓度合理使用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叶面肥种类以及使用低浓度主要为有磷酸二氢钾(0.3%)、硫酸钾(0.5-1%)、草木灰滤液(5-10%)、过磷酸钙滤液(1-2%)、尿素水溶液(0.5-1%)、硼砂或硼酸溶液或糖醇钙硼(0.2-0.3%)、硫酸锌或螯合锌(0.1-0.2%)、硫酸镁(0.2-0.3%)、硫酸锰或螯合锰(0.05-0.1%)、硫酸铜或螯合铜(0.02%-0.05%)、硫酸亚铁(0.2-0.3%)、钼酸铵(0.05-0.1%)、稀土溶液(0.02-0.05%)等。除此之外,凡是对叶面肥敏感的作物(如各类瓜果蔬菜以及烟草等经济作物)、对叶面敏感的时期(如苗期时或花期时)、对某些特定元素量需求较小的作物,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用量或者适当降低浓度使用,对叶面肥不敏感的作物(如果树作物、大田作物以及茄子、西葫芦等作物)、对营养需求量较大的时期(如成株期、结荚接穗期、幼果膨大期)、对某些特定元素需求量较大的作物与时期(如花前补硼、豆类补钼等),可以按照在各类叶面肥规定的浓度范围内正常使用或按照相对较高的浓度使用。
4、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有利于提高叶面肥的使用效果
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与药液在叶面上留存的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药液在叶面上留存的时间越长,作物对叶面肥的吸收利用率就越高,因此保持叶面适宜的湿润时间可以提高叶面肥使用效果。
一般来说,在晴天无风天气的上午或傍晚前喷施叶面肥且喷施时天气温度在20-25度左右,保持叶面上药液存留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既不容易导致作物吸收过量而发生药害,也有利于延缓肥药的风干速度、增加叶片对肥料的吸收量,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叶面肥的使用效果。
5、叶面肥溶液的酸碱度高低会影响作物的吸收率
作物对叶面肥的吸收利用率也会受肥料水溶液的酸碱值影响,如果肥液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不仅会降低作物对肥液的吸收利用效率,也容易导致作物发生肥害。
一般情况下,在对作物喷施叶面肥时,叶面肥的肥液酸碱度调节为中性(PH值=7左右)最有利于作物叶片的吸收;如果从更严格的方法上来说,如果我们为作物补充阳离子营养物质,建议把肥液调节为微碱性状态,如果我们是为作物虫阴离子营养物质,则建议把肥液调节为微酸性状态,这样会进一步提高叶面肥使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根据不同元素的不同移动性选择最适合的喷施部位
在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中,不同营养元素在土壤与作物体内的移动速度有高有低,有的元素属于移动性较强的元素,在喷施到作物上后能够在体内的快速的运输的各个所需部位,而有的元素属于移动性较差的元素,喷施到作物上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输送到作物体内的各个部位,为此,我们在喷施叶面肥时,就要根据不同叶面肥元素的不同移动速度来选择不同的喷施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