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常见的三种家禽鸡、鸭、鹅中,大鹅的生长周期不但比其他两种家禽要长,它吃得多,产蛋率还是最低的。在产蛋率方面,鸡在三种动物中是一马当先的,因为鸡不但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它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几乎能天天下蛋。而鸭的产蛋率虽然差一些,但一年也有120-180颗之间。
但大鹅在这方面就要差得远了,正常情况下,大鹅从孵化到产蛋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而且由于体型大,它们吃的也多,最关的是大鹅的产蛋期从清明到秋季都停止了,而且在此期间,大鹅平均2-3天才产一颗蛋,一年平均40-70颗蛋。
那么,既然大鹅吃得多、产的少,为何早期的人类会驯化这种家禽呢?我们将目光拉回到史前人类时代。
我们先来聊聊人类的驯化动物史人类的演化史从最早的直系祖先南方古猿开始算起,不过只有三百多万年的时间,在人类起步阶段,与如今我们看到的其他灵长类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生活在树林之中,过着杂食性的生活。
但是,在演化方向上,人类祖先“点对了技能点”,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因为演化的方向是无序的,也不是物种能够主观选择的,所以确切点说,就是人类祖先一部分出现大脑方向的演化,这为人类“开挂式”的演化史奠定了基础。
从南方古猿开始,人类的脑容量在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神经元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这使得人类的大脑越来越聪明,但是,演化是漫长的,所以,直到距今约一万多年前,人类才真正的开始稳定下来。
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农作物的种植,根据考古的发现,早在距今约1万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了栽培小麦,农业种植意味着人类开始了驯化植物,有了采集以外的食物来源;一个则是驯化动物,同样是考古的发现,人类在距今约1.5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驯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