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种成功驯化的动物是狼,不过这种动物不是用来吃的,毕竟狼的繁殖能力不算强,体型也不算大,如果吃的话,就不可能驯化成功,而狼驯化成狗后,成为了人类打猎的好帮手,人类不需要再冲锋陷阵,同时,狗保留了祖先狼昼伏夜出的习性,它们在人类需要休息的晚上成为了“哨兵”。
有了成功驯化小麦的经验,人类驯化植物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随着驯化的植物越来越多,人类的淀粉类食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人类是杂食性动物,这就意味着人类必须要吃肉。
于是,在距今约1.3-1.1万年前,西南亚地区的先民们率先将亚洲盘羊驯化成了绵羊,有了绵羊,野山羊也在距今约1.2万年前被伊朗地区的人们驯化,之后,人类分别在距今约1.1万年前驯化了野猪、1万年前驯化了原牛。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貌似有了足够的肉类来源,但事实上,这些动物虽然被驯化了,但是在驯化的初期,这些动物的野性比较强,繁殖习性也更接近于它们的野生祖先,而且生长缓慢的它们注定只能作为人类肉类来源的一部分,最关键的是当时不同地区的人与人之间交流非常少,而动物又是在局部驯化的,想要推广到更多的地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分别将驯化的目标放在不同的动物身上,以满足肉类的需求。
所以,从表面上看,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驯化了多种动物,但实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家养动物库是非常匮乏的。
于是,到了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将目光放在了当时分布广、数量多、体型相对较大且主要在地面上活动的鸟类身上,它就是家鸡的祖先-红原鸡。虽然红原鸡主要在地面活动,但是先民们从开始到完成驯化用了也至少2000-3000年的时间。
有了成功驯化第一种鸟类的经验,我国的先民又将目光放在了当时分布广、数量多、体型较大的另一种鸟类身上-鸭科鸟类,在捕捉了大量斑嘴鸭和绿头鸭进行圈养后,这两种鸭在圈养到一起后杂交产下了可育后代(鸟类的生殖隔离不如哺乳动物彻底),而这个杂交的后代就是我们如今家鸭的祖先。
在鸭被驯化后,终于来到了大鹅,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大鹅的祖先有两个:鸿雁和灰雁。从目前的考古证据来看,最早驯化了大鹅的是埃及人,它们是将灰雁驯化成了大鹅,时间在距今约4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