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中国科技的词语,形容中国科技成语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6 21:08:30

一刻千金—“刻”是怎样的单位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漏刻”中的“漏”指漏壶,“刻”指刻箭。漏刻是一种比日晷用途更大的计时器,它可以用来计时、守时,而且不受夜晚和天气变化的限制。

最早的漏壶很简单,就是一把带提梁的壶,在壶的下边留一小孔,箭秆上有刻度。看水退到哪一刻度就知道是什么时间。经过不断改进,漏刻的结构日臻完善。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件古代计时漏刻,是元代所造,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套漏刻由四个漏壶组成,安放在阶梯式的坐架上,高2.64米。由上而下,最上层的漏壶叫做日壶,第二层的叫做月壶,第三层的叫做星壶,最下层的叫做受水壶。日、月、星壶的下部都有一个滴水龙头,水依次沿龙头下滴。在受水壶铜盖中央,插着一把固定的铜尺,自上而下刻有子到亥时,共十二时辰。另外还有一个木质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紧靠铜尺,指向时辰刻度。

漏刻在中国古代计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到近代西方钟表传入并在中国推广,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描述中国科技的词语,形容中国科技成语(1)

日月如梭—梭子与纺织技术的发展关系

“日月如梭”,是指太阳和月亮像梭子似地来去,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梭子是织布机上的重要机件,牵引纬线用。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梭子和机织相连系,而机织是从编织演变来的。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编织物已很精细。早期编织中,要把纱线一根根编入,速度很慢,随着编织技术的发展,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制成了原始织机,原来编织的经向纱线,就成为织机上的经纱,骨针和用骨针穿引的纱线,就成为织机上的杼子和纬纱,骨匕则成为织机的打纬刀。

梭子刚出现时,名称并不明确,常叫为杼。江苏泗洪曹庄出土的汉画像石有“慈母投杼图”,图中坐于机内者为曾母,转身一手做训示状,机后有一杼(梭)落地,拱手而跪者是曾子。这可证明汉以前已经有梭,但名称仍然用杼。这种梭就是由刀杼演化来的。

梭子两头尖,外壳光滑,在梭口里引纬线往来很快,使织布效率大为提高。梭子在后来的织机中曾长期应用,直到现代织机采用喷流技术,才“织布不用梭”。由于梭子的出现,语言中也逐渐有了“穿梭”、“如梭”等形容频繁、快速的词汇。

描述中国科技的词语,形容中国科技成语(2)

一寸光阴一寸金—用寸如何计量时间

中国古代时间为什么用寸来计量呢?说来很有意思,这涉及到古代所用的计时器—晷。日晷的主要部件是一根粗针(称为晷针)和刻有时刻线的晷面,晷针穿过晷面的中心。今天还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见到。中国传统的日晷是赤道日晷,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为石质,周边刻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刻度(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中心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即和地面成一定角度。在阳光照耀下,晷针的影子就好像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逆时针方向),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的时间。也有用晷指日影的,如“寸晷如三岁,离心在万里”,这里的“晷”指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日晷也被象征性地应用到艺术设计中,如2000年4月大型景观雕塑《东方之光》落成于上海浦东世纪广场。该雕塑以日晷为原型设计,以一天的时间变化表现时间主题,可以说是对古老日晷的一种新诠释。

描述中国科技的词语,形容中国科技成语(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