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文言文,白话文是啰嗦的。
故而今人练习古诗。即要精练又要达意,的确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或者你已有点儿功夫。
言不达意,还一门心思地感概,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以下,是一篇我认为有问题的五绝。
羁旅思/(雁兄)
落叶萧萧里,西窗入梦来。
看她明月下,无寐坐琴台。
读完它,有谁读到了“羁旅”和“思”吗?
先不谈这些,你又读明白了什么呢?你如能明白,也算是奇葩。
再看以下,是我截取部分(太啰嗦了)作者自析:
落叶萧萧里,
(一幅黄叶翻飞,万物萧条的晚秋景象。)
西窗入梦来。
(主人公是一位男子,在思念远方妻子。)
看她明月下,
(借梦中男主人公的眼睛看到心上人的情景)
无寐坐琴台。
(为我们清晰勾画出了女子无眠相思远方亲人的凄凉场景。)
这哪是解释,简直是画外旁白。
如果二十个字你表达不清楚,心里想法再好,也不要硬写。可以七绝,也可以律诗,更可以翻词牌。
我一向有提醒,作诗便是作文,一定要明确:有主题、有故事、有逻辑。
再看该作品的逻辑:
①落叶萧萧里,②西窗入梦来。
③看她明月下,④无寐坐琴台。
②没问题,“秋”。
②梦入西窗来是合理的句子。而“西窗”入梦?牵强了,地震吗?
“西窗”有情意、有思念的涵意,但不能用“西窗”代表全部。
③作者说这是梦境,因为“②”交待了。
大错特错。这种交待最好“②③”写在同一句中。
梦游吗?谁梦?谁坐?
④莫明其妙的一句。理应“③④”一起写。
羁旅呢?这可是合句!
抛开作者的思路,我秉承主题、故事、逻辑三要素来小作修改。
羁旅思/惟不一同景界中
秋落萧萧里,冬风入梦来
西窗明月下,谁为坐琴台
自析:
启: 秋落萧萧里,
秋叶萧萧落,但不止这个景观,下一句可见秋将落尽。
承: 冬风入梦来。
秋去冬来。此梦乃秋梦,秋恨未央冬又来!
转: 西窗明月下,
西窗 明月,好一处相思地。转句的作用在此。
合: 谁为坐琴台。
“谁为”二字使得相思得以产生。
我想的她,因为我吧,抚一曲《阮郎归》吗?还是不敢弄指,丝丝伤心?
以上所有意思,都是诗文意境构筑,并无解释硬加的傍白。只有这样,才算是正常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