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富的米字纹特征,晚年大富大贵的三条纹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10-19 23:26:33

东汉时期灰胎陶罐——三环 供图

秦汉时期,瓷器诞生。东汉时,出现了“瓷”字。《说文解字》中释“瓷”字:“瓦器,从瓦次声。” 释“瓦”字:“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凡瓦之属皆从瓦。”即把瓷类归于烧制的土器。制瓷技术由制陶而来,瓷器的烧制经历了从陶到瓷、从原始瓷到成熟瓷的两大阶段,到了东汉时期才技术成熟。瓷器的成功烧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距今已有近 2000 年的历史。青瓷是最早的瓷器,青瓷的出现宣布原始瓷退出了历史舞台。石云涛所著《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中说:“广西地处南疆,但烧制陶瓷的历史非常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烧制出了原始青瓷,至迟东汉中晚期,已经烧造出成熟的青瓷。广西出土的东汉至南朝时的青瓷器遍及广西东、南和北部,数量多,质量精美,别具一格。”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南方社会安定,大批中原人迁移到岭南,中原文化不断向南传播,促进了广西手工业的发展。黄河流域先进的烧制工艺也传进了北流,北流河流域出现简陋的制陶作坊,秦时开始烧造灰胎、黄胎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 淡黄而糙”,“只供迩俗粗用”。随着烧制技术的提高,东汉初年,北流河流域出现富民坊,制陶业成为有商业利润的产业; 东汉后期,北流河流域出现了釉陶窑, 烧制出来的器物质地坚硬,工艺略显粗糙。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为瓷器生产的主流产品,产地由浙江东北部沿海地区扩展至浙江中部、南部,江苏南部以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和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北流河流域出 现了龙窑,随着龙窑的出现,窑仓增大,烧成时间缩短,产品增多,质量提高,灰胎、黄胎、白胎表面施 釉的陶器较多,陶器的造型浑厚饱满,釉层加厚,烧 结良好。表面施釉的温度在 950℃—1000℃,属低温釉。

巨富的米字纹特征,晚年大富大贵的三条纹(5)

唐代陶梅瓶——三环 供图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处于世界巅峰, 中国陶瓷是最佳的见证。隋代, 白瓷完全从青瓷中脱胎而出,成为瓷器的一个新品种。 唐代,白瓷主要产于北方,从而形成了“南青北白” 的格局。除了青瓷和白瓷,唐代的主要陶瓷器还有黄瓷、黑瓷、花瓷、彩绘瓷和唐三彩釉陶。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河南巩义窑是青花瓷最早的诞生地。隋唐时期,北流开始出现特色釉陶器,釉色除了黄色、灰色,还出现偏绿色、微黑色甚至褐色,釉面光滑,具备了原始青瓷的某些特征。

巨富的米字纹特征,晚年大富大贵的三条纹(6)

宋代岭垌瓷器尊——童帅 摄

巨富的米字纹特征,晚年大富大贵的三条纹(7)

宋代点彩撇口瓷盏——北流市博物馆 供图

宋代, 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繁荣昌盛的黄金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和集镇,成为陶瓷制品的主要市场。皇室、贵 族、官僚和富商在家居装饰、观赏收藏上的需要,催生了精品瓷器市场,使宋代瓷器发展为供观赏和陈设使用的高级瓷器。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瓷器在宋代生活中得到了普及,一些酒楼、茶肆, 以瓷器的清洁招揽顾客, 妇女使用瓷器作为脂粉盒,瓷枕开始在民间流行。宋代瓷窑出现了官窑和民窑之分,形成了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越窑系和建窑系等八大窑系,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五大名窑以及综合性瓷窑吉州窑。广西瓷业在这个时候也是繁盛一时,形成了青瓷和青白瓷两大产瓷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在《广西宋 代瓷窑的发现与研究》一文中说:“广西宋代瓷窑,自 1963 年在兴安严关发现窑址以来……到目前为止, 已知宋代窑址遍布广西 32 个县、市,多达 62 处。这些瓷窑,有的规模很大,产品丰富,烧造技术很高,但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广西宋代瓷窑所生产的瓷器属中国南方青瓷,从胎、釉和装饰风格的差异上看,又可分为青瓷和青白瓷两大类,在广西境内形成两个不同的密集分布带:青瓷类以湘江上游—漓江— 洛清江一线为主,包括全州、兴安、灵川、桂林、临桂、永福、柳城等县、市;青白瓷类以浔江—北流河一线为主, 包括桂平、藤县、岑溪、北流、容县等县、市。”北宋时,北流的制瓷业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北流河游岭垌村及附近岭南、碗窖、仓田等村周围方圆20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10多个窑区,至少有近百处瓷窑,规模大,清产品多,除了烧制普通的碗、盆、杯、碟等数十种瓷器还烧制出非常考究的镂花勇炉瓷腰鼓等瓷器,特别是南宋时的影青斗笠瓷碗,胎薄釉润,雕饰精细,浮雕图室精美,白里泛青,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宋代北流陶瓷业的繁盛从山士的印花模具就可几一斑。这些模具制作精致,是在陶或者瓷印模坯上雕刻花纹或采用翻模制作,晾干后入窑烧制面成,形状多样,有的像带柄蘑菇,有的是拱圆形的碗印模,有的是斗笠形的盏印模;纹饰丰富多彩菊花、海棠、荷花、牡丹等缠枝花卉和折枝花卉各具美感,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也不遑多过,属于艺术中的珍品。特别是一些刻有年份和字号款识的印花模具,是宋代瓷窑分期断代的科学依据,是有重要的艺不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在北流河中下游沿岸的容县、藤县,制瓷业也非常发达。容县县城发现了两处宋代瓷窑,瓷窑烧制出的青白瓷和绿釉瓷,胎白而薄,釉面温润。在藤县发现的中和窑,所产的影青白瓷,胎薄釉润,改变了以往影青白瓷归为景德镇特产的认知,扩大了中国瓷器属地范围,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现北京故亨博物院馆中珍藏了数件中和窑的瓷器。《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中说:过去具知道青白瓷是江西景德植宋代烧造的,也在安徽、福建以及潮州等地宋代瓷窑烧造,但都比不上广西藤县中和、容县城关、北流岭垌等瓷窑的品种美好。北流江陶瓷业的兴盛,带动了其他民族投入陶瓷生产。容县杨村镇六福村的瑶佬窑,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是明清两代北流江陶瓷业向边远山区发展的证据。

元代,江西景德镇成功烧制青花瓷。广西当时的 瓷窑数量不多,所烧造的基本都是青瓷,为民间日用 粗瓷,造型厚重结实,纹饰简单,工艺粗糙。由于民 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影响,北流河流域的制瓷工艺相 比宋代有了较大的退步,容县城关、藤县中和、北流 岭垌碗窑村已基本停止生产,北流岭垌、仓田等瓷窑 生产极不正常,对外销量极少。考古专家韦仁义在《广 西北流河流域的青白瓷窑及其兴衰》一文中说:“这种摧残和严酷的控制,使许多诸如北流河流域青白瓷窑之类的民间瓷窑难以继续维持生产而陷入衰落*。北流河流域青白瓷窑之所以在宋元之际衰落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殊原因。这就是宋元之际,尤其元朝一代广西地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使瓷业的生产失去了安定的社会基础。”元代北流河流域陶瓷生产 基本陷入瘫痪状态,但元末明初,大批中原和江浙地区的移民进入北流,带来了先进的制瓷工艺,北流陶瓷慢慢恢复发展。

明代,手工业各部门进入了工场阶段,日用瓷器的生产遍及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山西、河南、河北、甘肃等省。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代表明代瓷业的最高水平。北流河流域制瓷业 开始慢慢复苏,受中原陶瓷技术的影响,除了生产传 统的影青瓷, 已开始烧制青花瓷。产品装饰纹样单调,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等画法出现,造型装饰独特,艺术性强。

巨富的米字纹特征,晚年大富大贵的三条纹(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