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当时崔如琢在国外只是个不知名的“路边画家”,每日靠卖画挣来的钱还不够吃一顿饱饭的。
他常常披一件大衣,饥肠辘辘地坐在角落里,一边拿着画笔一边大声吆喝:“有没有人买画?”
回应他的却只有呼啸的风声。
这种生活压力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想必大多数都是坚持不了的,可崔如琢却撑下来了。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他在国外卖出一幅画,无意间传到了国画大家张大千的手中。
对方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从画功来看,此人的画值得收藏。”
有了张大千的捧场和肯定,崔如琢的名气瞬间大涨,作品的价值也随着飙升了不少。
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一笔大订单,对方要求买他的100副画,那是他当画家以来赚得最多的一次。
后来,就连美国的前总统里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中国近代杰出政治外交家宋美龄等人,都开始收藏起了崔如琢的画。
他从吃不饱的落魄画家到受人追捧的艺术家,也算是完成了最初的心愿。
1982年,他又凭借实力成为了纽约中国艺术研究协会的副会长,同时在美国杜威大学担任教授一职。
在国外,他比在国内挣得要多、日子过得更是风生水起,但他没有忘“根”,在外打拼了十一年后,崔如琢果断回到了中国。
看来他能说出豪言壮志,真的是有资本有底气的。
不过等他回国后,却发现国内的绘画市场早就跟十几年前大不相同了。
利益和名气已经成为了艺术的“*手”,而评价一幅字画究竟好不好的衡量标准,也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
崔如琢没有被大环境影响,他始终谨记宗师李苦禅说的话:“人品不高,笔墨无法。”
对他来说,传承绘画知识是他的责任,而并非去做以宣传和炒作为主的艺术生意人。
“以前画画都是有思想的,讲究的是创新,现在作画是拍张照片比着葫芦画瓢。一个追求作品、一个追求价格”
就拿石涛花了6年时间创作的《石涛罗汉摆开图册》来说吧,他没有画过一天速写、也不懂素描,可画出来的东西就是生动。
“创新和探索,是身为画家不能扔的品质,我们都应该去反思了。”
当然,卖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卖的画值不值这个价,还要落实到人。
包括崔如琢也曾放言:“80岁前要超过毕加索”,他的作品全是独一无二的,可他在没有思路的时候会自觉封笔,从不糊弄,最长的一次直接封了十年。
那他的作品究竟有没有希望赶超毕加索呢?
4
2004年12月11日,中贸圣佳国际专门为崔如琢举办了个人作品拍卖会,他的“光彩”时刻瞬间绽放。
很多因崔如琢慕名前来的竞拍者数不胜数,在短短的时间内,所有的作品都被拍卖了出去。
其中有一副名为《冷碧青秋水 秀色空绝世》的画,以1.4亿元成交,让在座的各位震惊不已。
崔如琢也借此成为了“中国同年龄段拥有拍卖专场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