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点家长评语,家长评价孩子的评语缺点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02 02:42:56

老师反映孩子缺点,家长怎样跟孩子沟通?

孔子讲究因材施教。根据孩子年龄大小、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执定合适措施。几十年前各家孩子多,抗挫折能力普遍高,家长打一下往往不吃紧。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提高了不少,孩子又少,相对就金贵脆弱敏感。所以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琢磨琢磨。

你看学校的老师,现在也是在班里面对所有学生可能讲话更严格一些,真的面对学生个人往往就温和的多。

这方面我作为家长有一次处理得特别好。家长们也可以借鉴借鉴。

我只有一个女儿。幼儿园上满的时候刚满六岁,于是就被望女成凤的家长就近送进了县城一所街道的小学。她应该是班里岁数最小的学生了。有一天下午忽然很早就放学回家了,我们很纳闷,她自己说,老师扣着整个班级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呢,就放她自己回来了。仿佛觉得自己很自豪。

虽然我们也觉得女儿乖巧懂事,但是比同班同学小两岁的孩子,在学习上高出所有同学,这可能性好像不大呢。夫妻一合计,去见见班主任了解一下真实情况吧。

出于最基本的礼节,我们带了简单的礼物去看望老师。老师讲到的情况却跟女儿讲述的完全不同。

女儿听课时候,常常会在桌兜里抠手指头玩,课间会跑去土墙根去掏簸箕虫。上课铃响起了,所有同学都跑着奔教室,只有她还在努力掏。有老师走过来告诉她上课了,她还说:知道了,掏完了就去上课。

吧嗒吧嗒,老师反馈了我女儿很多小问题。当然,老师也明白孩子岁数太小了。

等我们从老师家里回来的时候,小小的女儿就站在门内,脸色很黯淡,面无表情问:“老师说我什么?”

哇!我都没有想到她会这么敏感的。我本来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的。是的,很多时候大人们都是自以为是的。

这一瞬间太重要了。

啊!人家老师说你目中无人,该上课时候还在玩!上课走思!

巴拉巴拉!

是不是很多家长会这么说呢?

我怕老公用老师的话指责孩子,一句话说错了,可能就没法挽救了。教育孩子就像在顽石上雕刻天使,一刀错了,万象同毁。怎么能不慎重?

我急忙抢先说:“老师夸你聪明可爱。” 然后我才缓缓地说:“嗯,老师还说,只要再专心点努力点,一定特别优秀的。”

其实,我这么简单的一句答复孩子的话是相当有艺术技巧的。

这么幼小的孩子,心灵还几乎是一片白纸。她的将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和家长的态度。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我知道必须谨慎地像艺术家一样在上面描画。一句错误的话可能会彻底戕害幼小的心灵。

我紧张地关注着她的反应。这一刻,我看到了花朵绽开的过程,刚刚一片阴云的脸上一下子阳光灿烂。

很久以后陪着女儿玩的时候,才慢慢聊起了掏簸箕虫的事情,女儿才说出了根由。原来根子竟然还在于我。我无意中说过,簸箕虫是一种药材,可以卖钱的。其实我就是随口一说,自己都没有想过要去掏簸箕虫(土元)卖钱。但是当时我们夫妻都是因为考学分配工作,从农村进入城市,工资低,还要拖家带口,最重要的是在城里没有房产,而公房似乎也不会再实行分配的制度了。我们必须设法自己买房。现在看起来那时候的房子好便宜啊,可是那时候买一套房子感觉是那么贵,好像需要用尽一生的工资去填这个坑。

小小的孩子。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刚满六岁的小女孩已经从点滴事情上就感知到了我们的经济压力,还想着掏出簸箕虫卖钱帮家里减轻经济压力。

一个看起来很恶劣的行为,背后的真相居然是这样的令人感动。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严厉地指责孩子。

只看表象,任谁都会觉得这孩子该批评教育。可是了解了真相,我之觉得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

女儿掏完了簸箕虫之后赶到教室,推开门,从讲台上绕过老师,走到自己的座位。女儿进来,打断了老师的讲课,全班同学也静静地吃惊地看着这个小女孩目不斜视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教室里鸦雀无声。

如果不了解内心,单看外在,一个学生在上课时间,不喊报告自作主张进入教室,打断老师讲课,还目中无人。换一个家长,听到老师告状,一定会立刻对着孩子大呼小叫,这孩子以后得是多么心惊胆战无所适从地活在阴影里。

许多家长也许觉得批评孩子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可是我感觉到了危机,我怕这一件事情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孩子向上的心理,而我的话也的确特别有效地将其化为了转机。小学三年,女儿虽然算不得优秀,可也是努力地在积累着进步。第四年,当她转学到我们搬家附近的学校时,因为班容量的限制,不得不再次进入三年级,这时候她仍然比同年级绝大部分同学小一岁,但是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小学毕业时成为班里前几名。初中、高中都是班里前三名。而且一直保持了努力成长的心理。

2021年某天和一位大我几岁的老同事、老领导相遇,聊起过往,我讲了孩子刚上小学时候的这件事。

已经退休的老同事老领导颔首道:“有个当老师的家长,孩子是幸福的。”

瞧吧!不愧是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人啊,一下子就听出了关键。

儿童、少年、青年,心理上都还比较稚嫩,所以沟通时首先考虑保护他们的心理。

我现在写出来,希望更更多的家长看到,希望他们的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这种幸福。

如果文章对您有启发,请伸出您的小手点个赞。

如果您亲朋好友也有上学成长的孩子,可以把我的文章转发给他们。

我以后会陆续写感悟,如果您愿意看,请点关注,网络浩瀚不迷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