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堂的正确顺序,结婚拜堂流程最全详细清单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11 08:01:16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春节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它通过古老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其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不断形成并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时间生命意识、文化追求认同感,甚至是一种准宗教意识。

春节从狭义上讲,一般就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又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霄节为三大高潮标志;因此,春节以农历岁首为界,其形式以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方式展开,喜庆气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拜堂的正确顺序,结婚拜堂流程最全详细清单(1)

“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 柴萼《梵天庐丛录》

拜堂的正确顺序,结婚拜堂流程最全详细清单(2)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自秦汉以来就有之,经过历朝历代演变延续至今。拜年,作为岁首朝贺,古已有之,秦汉以来,乃大盛,然因历朝历代之演变,延续至今之中也有些微变化。

古时拜年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拜堂的正确顺序,结婚拜堂流程最全详细清单(3)

在 古时“拜年”其 本 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在古代 官场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 ,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 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画家、诗 人文 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拜堂的正确顺序,结婚拜堂流程最全详细清单(4)

现代多行团拜,拜年 以 “团拜”形式 出现的 ,大约 是 从清朝时候起 ,于 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兴起来的。 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 记载 :“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在 民国时代,地方政府机关也从事团拜。《大名县志》(民国二十三年)云:"自改行阳历以来,城内每逢年节,县署知会各机关人员及士绅,届时于指定地点行团拜礼,较之诣门互拜,颇称简便。" 如今, 无论 党政机关 、 企事业单位 还是人民团体,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都要进行团拜活动。大家 欢聚一堂 ,或清茶一杯,或佐以糖果,成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

拜堂的正确顺序,结婚拜堂流程最全详细清单(5)

在民间, 新年拜家中尊长及到亲友处祝贺,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 春 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 。如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舅舅家,并须带礼物。 有的地方好保留有 进门后 要 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最后才是个人自有时间, 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座谈等 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