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
CVC可穿透血管壁进入纵隔。如果需要过大的力来推进导丝/扩张器或导管,会有特别的风险。图S1显示了一例通过造影剂注射确诊CVC进入纵隔的案例。
原本正确位于静脉系统内的CVC可能会发生移位,从而使多腔导管的近端端口位于静脉外。通过这样的管腔加压注入液体会导致外渗,有肿胀、压迫纵隔或颈部结构、组织坏死的风险。
导管迁移
原本在理想位置的导管尖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移动。导管置入后导管尖端的移动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呼吸周期、导管类型、置入部位、体型状态、血栓发展、体位等。从躺着改变到站立时,导管尖端会改变位置。大多数穿刺操作采用仰卧或头低位的姿势。随后的X线片可能显示腹部内容物和膈肌下降,以及相对于纵隔内容物导管位置的改变。这在超重患者和较长的隧道导管中更为明显。肥胖患者移动度大的皮肤和乳腺组织也会引起类似的问题。PICC可以在手臂运动时移动数厘米。
获得性解剖异常易导致CVC错位
获得性中心静脉异常比先天性异常更常见。主要的获得性异常是中心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或狭窄,导致导丝或导管难以通过或无法通过。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有导丝、扩张器或导管被推出静脉壁的实际危险。
获得性中心静脉梗阻可分为两类:静脉外部因素梗阻和静脉内部因素梗阻,即由静脉本身或其内容物引起的梗阻。大静脉梗阻的临床体征和症状随梗阻部位和速度的不同而不同。急性梗阻导致梗阻近端静脉高压,伴有疼痛和肿胀。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静脉侧支形成,允许充分的静脉引流,症状随之消退。这类侧支循环可以在胸壁或腹部等外部可见,也可以通过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在内部可见。完全急性上腔静脉梗阻是罕见的,但可见于面部、颈部和上肢肿胀,睡眠时呼吸暂停和咳嗽。
任何原因引起的中央静脉阻塞都可以表现为导丝或导管通过失败。值得重视的是要注意到穿刺部位(如IJ静脉)的正常超声表现并不能排除严重的中心静脉阻塞。然而,在没有其他原因(液体过负荷,CCF等)的情况下,静脉(主要目标静脉和侧支)过度充盈的表现应引起怀疑。诊断可通过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大小变化和血流方向异常)以证实。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通常引起中心静脉外压而阻塞。这些通常是肿块性病变,其中85%以上是恶性的,例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或生殖细胞肿瘤。良性原因包括胸骨下甲状腺肿、胸腺瘤、囊性水肿、结核性肿块、组织浆菌病或梅毒。应仔细评估导管通过这种受压静脉的风险和益处,因为它可能导致完全静脉阻塞。此外,由于呼吸困难,这些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不能平躺。
肺切除术引起的纵隔移位、肺塌陷或积液会使包括SVC在内的所有中线结构移位。如果这种异常未被发现,在检查X线图像时可能会引起混淆(图5)
。
血栓
血栓和狭窄是引起内部大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原因。三分之一的上肢静脉血栓与静脉留置管有关。CVC的置入和存在导致血管壁损伤,易形成血栓。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的因素包括近期手术、恶性肿瘤、血栓病、化疗、制动、血液透析、妊娠和糖尿病。有证据表明导管尖端位置高(SVC上部或以上)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关系。通过左侧SCV放置CVC也有关联,可能是由于使用该路径时,由于左侧头臂静脉的胸内路径较长,可能将尖端放置在近端。左头臂静脉与SVC之间的夹角可能导致左侧静脉导管靠近SVC侧壁的内皮,机械损伤和细胞毒性损伤易导致血栓形成。导管相关血栓形成与ITU患者导管相关脓毒症发生率增加2.6倍。血栓是否易致脓毒症,或者反之脓毒症是否易致血栓尚不清楚。
大多数与CVC相关的中心静脉血栓仍然是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或者以并发症如肺栓塞(PE)作为第一表现症状。除上述患者外,中心静脉梗阻性症状和体征(水肿和疼痛)是最常见的。据报道,PE作为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变化很大(在15%到25%之间),并且可能是无临床症状的。对于确诊为导管相关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的无症状患者(通常患者已经抗凝),不强制筛查PE,但如果出现临床恶化,则需要高度怀疑PE。
CVC相关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方法尚不明确。立即拔除导管可能是最佳选择,但如果患者持续需要中心静脉通路,则必须考虑重新置入的并发症。关于最佳抗凝方法以及局部或全身溶栓与抗凝的相对优点仍然存在疑问。机械血块清除也可用于有症状的病例,需要放射学或外科专科医师的介入。
狭窄
据报道,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CVC放置后,中心静脉狭窄发生率高达50%。中心静脉狭窄的易感因素包括放置多根导管,原位放置时间较长,位于锁骨下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不佳,以及从颈部左侧放置。
与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一样,部分中心静脉狭窄在临床上可能是无症状的,特别是在发病缓慢和静脉侧支有时间形成的情况下。
狭窄病变可通过经皮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或两者同时治疗。尽管通常需要多次干预,但至少暂时恢复了血管通路的功能。顽固性病例应考虑对梗阻进行手术分流。当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时,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通过扩张或支架血管,并具有可靠的长期通畅性(图6和7)
。
先天性解剖异常导致CVC错位
了解更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变异对那些经常放置CVC的医师很重要。为了了解先天性解剖变异的起源,将对中心静脉的胚胎学发育作简要的描述。
中心静脉的胚胎学
在妊娠6周时,主静脉构成了胚胎的主要静脉引流系统。前主静脉引流颅骨结构,后主静脉引流尾侧结构。它们都流入共同的主静脉,主静脉进入静脉窦。
妊娠第8周时,前主静脉之间形成斜吻合。它把血液从左分流到右。当左前主静脉尾部退行性变时,吻合处形成左头臂静脉。左侧前主静脉的残余形成左侧腔静脉韧带(图1)。右侧前主静脉和右侧总主静脉形成SVC。
静脉窦的右角并入RA,而左角成为冠状窦。后主静脉大部分萎缩,奇合子根部是唯一的成年后保留结构。下腔静脉形成于躯干原始静脉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中,这是由于血液从胚胎的尾部从身体的左侧流向右侧而发生的。
先天性变异
有许多先天性静脉异常,其中大多数是无症状的,因此可能只有在CVC放置后通过随后的成像才会被发现,这表明导管的路径异常。我们将简要回顾较为常见的异常,因为更全面的描述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
永存左侧或双侧SVC
SVC最常见的变异是永存左SVC (PLSVC),在健康人群中患病率为0.3-0.5%,在有其他心脏缺陷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3-4.5%。这可能发生在正常的右侧SVC(82%的病例)或没有左侧SVC(单个左侧SVC)。左侧SVC来源于左主前静脉和左主总静脉,因此它们通常流入冠状窦,然后流入RA。然而,它们可能流入左心房(8%),导致全身空气或导管微颗粒栓塞的风险。图1显示了左腔静脉韧带的路线,如果存在,则与PLSVC的位置相对应。PLSVC本身不会引起生理紊乱;然而,它可能与其他先天性心脏异常有关,包括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和心房反位。PLSVC经常被漏诊,因为它与正常的右侧SVC共存,因为CVC更经常置入右侧,而尖端进入正常的右侧SVC。
有许多报道称,在X线上发现CVC异常地位于胸腔内左纵隔旁胸椎后,通过进一步调查,偶然诊断为PLSVC。在PLSVC内安全地放置CVC是可能的,但必须小心,因为必须避免在冠状窦附近放置导丝、扩张器或导管,以避免发生心律失常(图8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