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这三个字往这一摆,见仁见智这个成语的含义就被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它可以是吃货们宁愿排大队也要去打卡的美味餐厅,也可以是爱车人士熟悉又常用的轮胎品牌。那么,这两个米其林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米其林轮胎的标志是个轮胎人,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您可能不知道,这个轮胎人的名字可不叫米其林,而是叫必比登。这个名字和外形背后都有很有趣的小故事。
话说在1894年的时候,法国里昂举办了一场博览会。当时,在一个角落里,一堆不同直径的轮胎散乱地堆积在一起。
这个“隐秘的角落”被当时米其林的创始人发现了!他觉得,这堆轮胎堆积的形状很像一个人,干脆把它设计成自己轮胎公司的吉祥物得了。于是,他找了画家,画出了米其林轮胎人的雏形。
经历了几次修改之后,米其林轮胎人就正式上岗,成为了米其林轮胎宣传广告里的代言人。
在广告的海报上,轮胎人举着一个装着钉子和玻璃碴子的杯子,用法语说“现在是举杯的时候了”。
米其林最经典的海报作品
因为这句话用法语听起来特别朗朗上口,所以很快就成了米其林轮胎的宣传口号。
根据这句口号,轮胎人的名字也被确定了下来,就是里头一个法语单词的音译,叫必比登。
很快,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年,当时卖轮胎的米其林公司开拓了一个新项目,叫“汽车旅行”。
他们认为只有大家多开车、用车,轮胎的销量才会好,而旅行显然是最好不过的途径了。因此,通过细致的考察,他们就做了一本旅行指南,顺便推广“汽车旅行”这个概念。
为了让客人在自驾的路上玩得放心,他们把旅行路上会出现的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以及与车辆保养相关的信息全都融合在一起,做成了一本红色的小册子,放在加油站之类的地方,免费提供给旅行者。
为了推广自家轮胎品牌,这本书自然就被命名成了《米其林指南》。
出乎意料的是,《米其林指南》里的轮胎店并没有吸引法国人的兴趣,但里头提到的那些餐厅却让法国人爱不释手。
当时在法国的美食圈里,您要是没有一本《米其林指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食家。
渐渐地,收录在《米其林指南》里的餐厅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米其林餐厅。
又过了几年,《米其林指南》开始用星号区分餐厅的优良等级,刀叉来表示餐厅舒适度。
之后,卖轮胎的米其林,索性把指南里的汽车内容去除,直接把自己变成了一本美食评论“小红书”,也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米其林星级红色宝典。这段故事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