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拍,答案就来。近年来,拍照搜题App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引流工具。“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使得不少学生群体对其产生了高度依赖。与之相伴的,是持续升温的争议:此类App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还是助长了他们的惰性?
部分专家和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拍照搜题App的功能还在不断升级,在学生中的渗透率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其作用进行反思,对以提分为卖点的营销推广进行规范。
拍一拍得答案,真学习还是抄作业?
“作业有问题,就问题拍拍”“小猿搜题,拍一下,就学会”……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生来说,各类搜题App让家庭作业习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遇到不会的题,拍一下,答案就出来了,现在确实有点离不开它。”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学生胡云帆毫不掩饰对这类App的依赖。他说,内心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时间一长就成习惯了。
“学校通常不让用,但回家还可以用。”胡云帆说,班上每个同学几乎都配有手机,且手机中至少有两三个搜题App。
湖北省武汉市某中学高三学生黄子琦说,现在高中的习题集一般配有答案,做完了可以对着批改。遇到没有答案的难题,自己一般要思考一下,实在想不出来再用搜题App看解题过程。“但在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手里,搜题App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抄作业工具,以前没有App的时候他们抄同学的,现在有了App抄得更方便了。”
对在线教育平台来说,由于拍照搜题App有很高的用户黏性,堪称“引流利器”。各大平台对其功能不断升级,旨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一款名为“快对作业”的App,不用学生一道道拍照搜题,只要扫一扫教辅资料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得到整本书的答案解析。有一款“题拍拍”App,宣称签约100名清华北大“解题官”,提供在线“免费答题”服务。
学生“甘之如饴”,老师家长忧虑
对不少家长、老师来说,学生对拍照搜题App越是“甘之如饴”,他们就越发感到忧虑。
——搜得到答案,搜不到思考能力。“不能说深恶痛绝,但肯定是弊大于利。”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的老师凌露轩是一名高三年级班主任,对于此类App,她和同事的态度非常坚决——“一刀切”禁止学生使用。
“作业交上来,80%的同学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到考试,很多题型经常有50%的人没掌握。”凌露轩说,当前的教育导向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学生通过搜题App直接获得答案,根本就没有学习思考的过程,老师也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竞争加剧,不少搜题App还推陈出新,宣称“毫秒级响应”“随拍随解”,这使得部分学生对App的依赖度不断增高。
——大学生兼职挣钱,答题水平参差不齐。采访中,学生、家长及教师普遍反映,拍照搜题App的正确率并不让人满意。上海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郭艳告诉记者:“辅导孩子学习时,校内‘拔高’的数学题,有时候不太会,需要参考搜题App,但用久了就发现这类App的解答也不一定正确,估计错误率在10%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题拍拍”等推出了兼职答题业务,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抢单”答题挣钱。由于答题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答案并不正确,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搜题是假,网上冲浪是真。“每天放了学就说要搜题学习,手机拿去一用就是三四个小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对于近期孩子的反常行为,河南省焦作市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有点担忧。
据安徽省宣城市狸桥中学教师杨盛梅的观察,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是真的为了学习,但以搜题为名获得手机支配权的学生绝不在少数。
正视技术双刃剑,思维训练重于获得答案
“良好的教育,是缓慢的成长,允许发呆走神,可以有奇思妙想,而不是在标准化的竞争通道里,不停地刷分。”法学教授罗培新认为,拍照搜题App省却了学生冥思的痛苦,却也消灭了孩子们真正的快乐。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陈宏观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如何使用。近年来出现的拍照搜题App,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负面作用肯定大于正面效果,容易导致懒惰,养成抄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这类App,也不提倡他们在校外使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客观情况,如家长可以从App上参考一些解题过程,再有的放矢地辅导低年级孩子作业。”陈宏观说,良好的教育包括引导和陪伴,除了老师,家庭也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认为,“解题”作为教育过程之一,意义绝不只是得到一个答案,而在于思维方法的训练、意志品质的锻炼、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多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终解出难题时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原因也正在于此。
受访专家表示,拍照搜题App大肆宣传“拍照即得”,不断提升所谓“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规律的破坏。可以说,App答得越快越好,越容易助长自控力较差学生的惰性。同时,教师也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容易造成教学失准、失焦。
“从不会做到会做,从会做到会思考,这应该是一个学生在解题中真正学到的东西。”吴遵民表示,对拍照搜题App的规范约束,要形成多方合力。学校要向家长告知此类App的弊端,指导有限度地合理使用;家长也要逐步转变心态,对刷分、提分之类的营销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