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的优化要求。此“新十条”发布后,医院成为了直面感染浪潮的第一道“防波堤”。
垂杨柳医院举全院之力保证重症病人的收治,调集来自内科、外科等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支援ICU,其他病区也在扩张重症床位,培训医护人员的重症接诊能力,全院重症床位达到60张。
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ICU,医务人员对一名重症患者进行抢救。
2022年12月1日-30日,垂杨柳全院共计收治患者近1000例,基本为新冠相关患者。ICU、CCU(心脏重症监护室)、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危重症监护病房)、转换ICU去年12月间收治新冠合并基础病病情较重的患者94人次。
2022年12月29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垂杨柳医院重症病房。在这道医护人员筑起的患者与死神间的最后一道防线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时速”。
ICU(重症监护病房)
56秒完成气管插管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ICU的18张病床已全部收满,一半用上了有创通气手段。在这里,呼吸是一件需要拼尽全力的事,而维持住这些新冠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的呼吸频率,也是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最近这一个月,压力像山一样倾倒下来。每天从早到晚,ICU主任彭振丽几乎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床间,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用药和呼吸机的参数等。
心电监护仪发出“叮-叮-叮”的声响。这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70%,正常情况应至少在95%以上,这说明患者已经极度缺氧,很可能发生呼吸或心脏骤停。“高流量吸氧,接球囊面罩,准备气管插管。”
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ICU,病房内一名患者血氧饱和度骤降,监护仪警灯闪烁,数名医护人员聚集过来对患者进行抢救,监护仪上蓝色的数字代表血氧饱和度。
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ICU,即将为抢救患者注射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