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是蒙古族传统美食,用糜子通过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蒙古语叫“胡列巴达”。据史料记载,炒米在汉朝就已经出现,宋末元初蒙古族开始广泛食用炒米。在历史上,炒米为蒙古族迁移、狩猎、征战等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也仍然是蒙古族非常喜欢的美食,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之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炒米生产工艺大为改进,但是有的依然保留传统工艺生产。图中人物叫包撒如拉,至今还用传统方式加工炒米。
蒙古族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辽时期,那时宋朝常常以茶换取北方游牧民族的家畜和畜产品。蒙古族对茶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喝奶茶,往往一日三顿茶,有些家庭至今还保留着喝早茶的习惯。现在,蒙古族茶道已经成为蒙古族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俗。茶桌上不仅有奶茶,还有炒米、果子、奶糖、黄油、乌日莫、牛肉干和切好的奶酪、奶豆腐等。图中的两位人物左侧的叫王铁柱,版画家,右侧的叫巴特,乌兰牧骑演员,两人都酷爱喝奶茶。
据考古证明, 蒙古族的服饰与古代北方其他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不过草原特点更加鲜明。男女老幼都以袍服为主,也称蒙古袍,肥大耐磨,骑马时可以护膝,睡觉时可以当被子,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头饰和帽子。蒙古族服饰颜色五彩缤纷,面料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不同部落、不同年代、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年龄的服饰也有不同的特点。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蒙古族服饰更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图中男青年叫宝才音那,女青年叫阿茹娜,都是乌兰牧骑演员,他们穿的是现代蒙古族节日盛装,右侧挂着的是原乃蛮部服饰。
蒙古包是蒙古族居住的传统房屋,一般为白色,宽敞舒适,便于搭建和拆卸移动,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由于外层用毛毡围裹,所以也称“毡包”“毡房”。随着社会发展,用材和颜色也有变化。现在,牧民放牧时还在使用蒙古包,但是正在被房车取代。图中左侧是苏鲁锭,也译为苏鲁德,蒙古语“矛”的意思。相传,成吉思汗就是手握此物出世,意思是上苍派来拯救蒙古民族的英雄,后来就作为蒙古的象征、战神的标志。矛下边的穗子,一般是黑白两色,黑色象征着战争与力量,白色象征着和平和权威。现在,苏鲁锭主要是蒙古族的标志。图中人物是蒙古族歌手科尔沁夫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