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不断扩大公共租界的范围,殖民主义者还通过越界筑路、设立医院、开办公共娱乐事业等手段,不断蚕食中国的领土。(这段怎么莫名有点熟……)
这其中主要的手段就是越界筑路。
越界筑路,顾名思义就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界外修筑道路,并进而事实上取得了一定行政管辖权的附属于租界的“准租界”区域。与正式租界区不同,公共租界当局在越界筑路区仅在特定的道路沿线拥有警务权,并可对与道路有关的服务事项收取税费,此区域的其他行政权仍属于中国政府。
法国一看公共租界还能这么玩,于是也有样学样搞起了同样的手段来扩大租界区域。
因此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上海法租界也有较大的越界筑路区。但在1914年,上海法租界获得越界筑路区的警务权和税收权,实际上等于大规模拓展了法租界,将所有越界筑路的区域全部囊括其中。
简单理解就是,公共租界通过越界筑路获得面积,好歹行政权原则上还在中国手中,而法租界扩展的区域实际上就等于自己的“自留地”了。
而这只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此后法租界与公共租界互相学习,互相效仿,左脚踩右脚的功夫简直能登天了。
2
受到法租界的启发,上海公共租界也计划再次拓展,后者的计划中,准备将沪杭铁路以东的越界筑路都纳入租界范围。由于袁世凯政府这时正面临反对“二十一条”的群众运动压力,没有批准这个推广租界合同。同时英国政府正全力于一战,所以计划中的这一大片越界筑路区,直到租界收回,始终维持了“准租界”的身份,没有被直接并入公共租界。
直到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租界的大规模越界筑路才告一段落。
20世纪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包括2大部分:沪西和沪北。共筑有大小马路接近40条,其中沪西28条。沪西越界筑路最远的地方(虹桥路西端)距离公共租界的西部边界(静安寺附近)已超过10公里。所有越界筑路所围成的区域共有47000亩(31平方公里),甚至超过正式租界的面积(33503亩,合22平方公里)。
1933年沪西地图,左上角区域为越界筑路地区
租界恣意蚕食中国领地,最终还是引发了很多冲突,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明公所事件。
宁波商人是上海势力最大的商帮。四明公所是旅沪宁波籍人士的会馆兼公坟,创建于1797年,位于上海县城外西北侧紧邻护城河处,1862年被划入法租界内,当时法国驻华公使曾做出不侵犯四明公所的承诺。1870年代后,上海法租界的发展日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