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6 11:39:56

汉服的千年史话,从服饰的变迁,感受中华美学与哲学力量

原创2022-12-13 14:45·左耳的历史观

引言

受古装文化作品影响,以汉朝古装为代表,古代服饰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熙熙攘攘的街头,人头攒动的景点,都不缺乏汉服的身影。有心者更是积极举办漫展,来一场传统文化的交流。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三礼”中亦有文化记载,上到文武百官,下到中下平民,服饰方面都有相应的服饰讲究。

《周礼·春官·司服》中记载:“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一、汉代服饰的分类

中国古代女性服饰可分为:首服、体服(主服)和足服三个部分。虽然样式繁多,大体可分为上衣下裳制与衣裳连属制。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1)

西周以前,服饰主要为上衣下裳制。上身的服装称之为“衣”,下身的服装称之为“裳”。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并成一件衣服,这种衣服就叫“深衣”。

深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服饰。对于其特征,不少文献都有所记载。《礼记·深衣》中注释:“所以谓深衣,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遂,故谓深衣。”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2)

简单说来就是,续枉钩边不开衩,腰身为一体。深衣上身合体,下裳宽大,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在战国时期,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文武百官,皆是着深衣出户,而深衣也符合当时人们随地而坐的生活习惯。

到西汉时期,女性服装又有新发展,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衣裙部分,将衣裙裁剪成三角形,上宽下窄。因为其形状如倒“圭”(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故将其称之为“袿衣”。

顾恺之《烈女图》中,就详细提供这种服饰的视觉图,服装上宽下窄,三角形的衣裙数层叠加在一起,绕体一周就像燕子的尾巴一样。随着人体的走动,衣裙部分会随着步履自然飘动,其形体上看十分华美,故得美名“华袿”。

另外一种服饰就是“襜褕”,又称之为袍服,同深衣一样,襜褕也是“被体深遂”,但它在衣裾的开法上有所不同,该袍服内有一种棉絮内衣,在内衣外再穿上一层罩衣,如此这般才合乎礼仪,而妇女们为了使得服装更美观,往往会在领、袖、襟、裾等部位坠上缘边。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3)

久而久之,袍服也就成了礼服,在汉朝该服装被普遍应用后,袍服也成朝廷唯一指定工装,连皇帝也要穿袍服。后来到隋唐时期,其形制有所改变,交领变为圆领,衣袖由宽变窄,衣长缩至小腿肚,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绊,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后世又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分。众多宫廷壁画、陶俑、木俑出土文物上,都能够看见身穿袍服的人物形象。

衫,产生于东汉末年,一种没有衬里,衣袖宽大、无“袂”及“祛”,对襟露颈,夏季服用之单衣。魏晋南北朝时受少数民族胡服影响,其衣袖、衣身逐步变窄,直到盛唐。这时期有官职者燕居服用,无官位的士人礼宴时可服用一种以白绾布制成,并在膝盖附近施加横禰的衫,称为“斓衫”。贫民百姓为了活动方便,通常将衫的胯部位置前后左右分衩,称为“缺鹘衫”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