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6 11:39:56

绶,是用丝编结成的条形饰物,先秦时期称为“组”,常用来系结佩戴物品。秦代根据绶的不同颜色、长短划分等级,建立官印结绶制度,从此成为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的象征标志。

汉代是汉民族产生、汉服确立的封建社会成熟期,除了在冠巾、服装以及腰带上明示身份地位外,还在前朝绶印制度的基础上对其长短、颜色及织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佩绶人的身份地位一目了然呈现于世。

仅仅是通过衣服饰品的介绍,想必大家不难看出汉服的品类形制的讲究和复杂,如果是用单一的品类去界定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汉服整个的衍生发展系统纷繁复杂,不仅借鉴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设计理念,也体现了中国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世界服装史上重要的资料和力量。

三、汉服的内在美

说完了汉服的“外”,我们再说说汉服的“内”。

汉服,自确立就兼顾着实用与审美两方面的功能。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实用功效,它们不分伯仲都是汉服美的基本构成要素。

法国美学家苏丽奥就曾说过:“一种产品只要明确地表现了它的实用功能,那么它就具有美。”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13)

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汉服的的款型、用料产生了“一刚一柔”鲜明的南北差别。因为南方气候温暖潮湿,人们多以棉、麻、丝为着装用料,样式柔和细腻、流畅飘逸,展现出来的是“柔”美。

北方地区寒冷少雨,服饰材料也因地制宜,多采用动物毛皮、呢料、锦缎等保暖性强的面料以抵御寒冷,其服装样式就显得厚重粗犷、宽大奔放,展现出来的是“刚”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汉服的艺术魅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形成了实用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从功能方面分析,因为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而引起的社会等级与制度变革,又使汉服蒙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在一定的程度上又左右着汉服各等级、职责不同形制的演变趋势,对汉服造型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历朝历代的文职官员服饰均宽袍广袖,儒雅中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而武职官员的实战服饰干练、英武,通常采用短款、束袖、下裳为裤的形式,这与其实际作战功效有很大关联,呈现的是一种简洁、明快的实用之美。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14)

可见汉服的实用美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它是构成汉服美的基础与核心,是凌驾于其它各种构成汉服美的形式之上的因素。

汉服的造型从确立到消失,几千年来无论历经多少变化与发展,其用平面剪裁通过分割、叠积、组合而形成的上衣下裳、宽袍大袖、交领右衽、绳带系结、衣缘镶边等形象特点始终遵循效法自然的哲学理念。

汉服造型美存在于内在和外在两种表现形式的结合展现。首先以内在为例,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二元相遇,在运动变化中达到阴阳平衡、刚柔兼济的理想完美状态。

《周易·泰卦》载:“上下乾坤”意思就是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交和才可天地万物吉祥通泰;三阴三阳,又有阴阳持平之感,下卦为内、上卦为外,从而达到外柔内刚之美。衣为阳、裳为阴,阴阳调和、刚柔并济。

汉服的造型美正是通过上衣下裳的这种外在造型形式对中华文明传统美学思想的内在形式的表达与体现。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15)

人们对色彩具有天生的敏感性与感受力,其中色彩的感觉也是美感最大众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汉服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得以确立就与颜色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色彩在汉服中所产生的影响力是最直接和纯粹的表现手法,它除了可以通过一整套完善的服色体系准确无误的昭示出服用者的身份、地位之外,在色彩搭配及运用上也极为精细、考究。

它不仅向人们标明其实用功能,同时还向世人展示汉服本身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

《周礼·考工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青与白相次之也,赤与黑相次之也,玄与黄相次之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为之能,黑与青谓之献,五采备谓之绣。”

统治中国人数千年思想精神的儒家极力推崇周时建立的“五色”体系。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演讲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研究心得体会(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