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部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那里除了一些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区都被厚厚的黄土覆盖着。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各执己见,提出了不少假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风成说”。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大风吹来的,经过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逐渐堆积而成。持这一学说的专家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蒙古高原,以及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地区。这些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岩石在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天长日久便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黏土。当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来临时,较细的沙粒被大风卷起,一部分落在附近地区,聚成了片片沙漠,另一部分更细的沙子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则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我国一部分科学家为“黄土风成说”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他们发现黄土地层中夹杂着大量植物袍粉化石,凭此可以判断形成黄土时的气候环境是干旱、多风的,表示当时的环境非常适合黄土的搬运。同时,他们还发现黄土的颗粒越往东南方向越细,相反接近西北沙漠地区的就粗一些。这些事实无疑是黄土风成说的有力论证。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这更像是洪水的杰作。另外,还有些科学家认为,黄土的原籍在黄河的上游,是河流把黄土冲刷下来形成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黄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风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长的……
看来,这方面的研究还远未穷尽,相信经过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早日揭开这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