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博物馆手抄报大全,幼儿园恐龙博物馆手抄报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1-13 22:29:46

看点:正值暑期,不少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去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地参观,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带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然而,要想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仅有“打卡式”的参观可是不够的。今天,德宝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研究下,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恐龙博物馆手抄报大全,幼儿园恐龙博物馆手抄报(1)

(卢浮宫)

准备阶段:良好的心态 好奇心=一次完美行程的开端

要想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里避免成为只会给孩子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的“游客”,前期的准备必然少不了。或许会有家长认为,前期准备就是在网上搜索一下交通路线、场馆的开放时间及注意事项。这些当然是前期准备的一部分,然而想达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做到这些远远不够。

在为孩子安排一次博物馆之旅前,家长们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呢?

一直以来,博物馆教育凭借其实物性、真实性、体验性等特点,成为学校和家长们补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博物馆所涵盖的主题之丰富,更是家庭与学校都难以到达的。无论是教育成本,还是在开拓孩子眼界与思维、培养孩子兴趣与综合素养方面,博物馆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家长的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攀比心。少数家长在聊天时,把“带孩子去博物馆”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

他们的重点并不在于博物馆是否贴合孩子的兴趣、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是需要再去进行知识补充的,他们更得意于自己又带着孩子去博物馆了、或是这次去的博物馆非常“高大上”、这次的展览门票是限量发售的等外在的东西。对于这一小部分家长们来说,需明确带孩子去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而非攀比。

第二个极端功利心。事实上,功利心也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里都要避免的心态。

这一小部分的家长们过于期待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去几次博物馆就能积累历史知识、看几次画展就能提升艺术品位。这种心态一来会使得孩子在参观过程中压力倍增,二来客观上也的确难以实现。

因此,家长们在准备时应避开这两个“心”,轻松地开始一次博物馆之行。家长摆正心态后,这时需要孩子们上场了,那就是家长们要在前期准备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通过观察或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兴趣点在哪儿、对什么感到好奇。基于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家长们有针对性地去筛选场馆。例如对科技感兴趣就去科技馆、对美术感兴趣就去美术馆或是综合性博物馆里的特别美术展、对建筑感兴趣可以去诸如故宫博物院和先农坛等、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去历史博物馆或者综合性博物馆里的历史场馆。

恐龙博物馆手抄报大全,幼儿园恐龙博物馆手抄报(2)

(《主显节》1977)

选择好合适的场馆后,还需要提前了解这一场馆里最近有哪些符合孩子兴趣需求的展览,并做好详细功课,在参观过程中能够为孩子讲解两句。

参观阶段:让孩子自主思考是关键

毕业于剑桥大学教育学硕士、尤里卡教育创始人张晓扬认为,要让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参观博物馆,思考“我有什么问题想去博物馆搞明白的?”这听起来有点儿像是“做研究的思维”,但其实就是人类求知的一个最自然的心理过程:我有问题→我想要找到答案。而且,这个问题不是别人塞给孩子的,是孩子真正想要知道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一个好的讲解不仅能令他们收获颇多,更能激起学习的热情,会更愿意来博物馆学习。那么,什么是好的讲解呢?

答案依然围绕着兴趣。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讲解过深会导致贪多嚼不烂。讲青铜器时,不用去讲青铜的构成,而是带领孩子去欣赏一件青铜艺术品,可以告诉孩子:这件艺术品上的动物纹饰不是凡界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因为它是用来祭祀的,是沟通神界与凡界的媒介。再比如讲中国的钱币,现在是金属和纸币,可以用来交换物品。最初是海贝,“宝贝”就是说贝壳珍贵;到了战国时期钱币叫“布”,像农具一样不好携带;后来变成了圆钱,能够串起来,携带方便,也不扎手……信息量太大孩子接受不了,最重要的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恐龙博物馆手抄报大全,幼儿园恐龙博物馆手抄报(3)

那么是否一定要请专人讲解呢?其实也未必。如今大多数博物馆都配备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讲解器,一些场馆里还会放置一些可自助查询的电子设施以及会循环播放相应介绍的大屏幕,完全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家长分享了一个小经验,那就是带一个小本子,把孩子在参观过程中的疑问都记录下来,然后第一时间在场馆中找到答案。如果有的问题在场馆中没有找到答案,不能“差不多得了”,而是回到家后借助互联网找到答案。这些,都是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的。

地质专家苏德辰曾说过,孩子们在思考→提问→找寻答案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就此培养。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与探索,正是教育希望达到的目的。

总结阶段:参观只是学习的开始,知识的延续很重要

在张晓扬看来,分享和交流是博物馆学习中令人着迷的一点,但分享并不意味着要求孩子回家写一篇题目为“难忘的一次参观”作文,然后下周一上交,而是真正地和伙伴们一起讨论各自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于是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看法不一的阐述,而孩子们也就会在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同时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在分享和交流时,家长们也可以试着去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孩子表达自我。如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与孩子平等交流各自的心得;或者与孩子一同做一张手抄报,发挥创意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呈现在上面;或者只是与孩子一起整理照片,边整理边聊天式地回顾和交流......这些都不失为很好的“总结”。

恐龙博物馆手抄报大全,幼儿园恐龙博物馆手抄报(4)

(参观完恐龙博物馆之后的手抄报)

当然了,这一阶段可别忘记在博物馆遗留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孩子们从博物馆回来后又产生的新疑问。这些问题都是孩子思考时产生的火苗,不能任其熄灭,要及时带领孩子找寻问题,把知识和思考延续下去。

长久以来,关于博物馆学习的效果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估标准。所以很多人都会问:“去博物馆到底学到了什么呀?”除了上述提到的让孩子分享和交流自己所得的方式,《智见》最后给家长介绍一下英国用以评价学习效果的“通用学习所得”(Generic Learning Outcomes)列出的五大类评价指标,或许可以参考:

(1)知识与理解:

针对某个特定领域,学习事实或资讯(即知晓“what”或“about”),进一步了解或获取更实在的意义。

(2)技能:

即如何做,包括实务操作、团队合作、批判思考以及情绪控制等基本技能。

(3)态度与价值观:

对自身、他人或世界看法的转变,包括动机兴趣、自我认同、社区认同、个人成就感、独立包容以及对博物馆的见解。

(4)愉悦、启发、创造力:

包括充实生活、产生新想法或行动、发明创新等。

(5)行动的改进或行为的进步:

包括做些不一样的事、带亲友同行等。

这五项评价指标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括,有兴趣的家长们可以参考这五项评价为孩子评估此次博物馆之行的意义。

互动时间:这个暑假,你去博物馆了吗?你属于“学习型”还是“游客型”?

来源:整理来自网络 仅供参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