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 百家号图片
亲身体验“青黄不接”的滋味我1996年来到黄岛工作之后,对“青黄不接”的困境有了深切的体验。我所在的黄岛火车站就在胶州湾高速公路出口边上,离轮渡也不远,单位里的很多同事家在青岛市南区一带,每天上下班来回主要靠轮渡。海上早晨雾多,轮渡动辄停航,从市南区经高速来黄岛要超过一个半小时。更严重的时候连高速公路也封停。
大雾下的高速公路 百家号图片
铁路24小时“连轴转”,白班职工来不了,夜班职工就下不了班,强撑着“疲劳作业”,那种焦虑与无奈可想而知。那时车站每天的早、晚两次交接班是很不确定的一件事儿,所以我们对“青黄不接”这一窘况真是刻骨铭心而又无可奈何。
大雾 百家号图片
海底隧道成为“破局”关键情况的改变是在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海底隧道开通之后。这时同事们多数都有了私家车,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能准时上下班了。不仅如此,随着原黄岛区与胶南市合二为一,现在包括原胶南西部地区,也有直通或“无缝”换乘的公交车与青岛老市区链接。所以,海底隧道的开通是终结“青黄不接”“黄岛意义”的关键节点。
百家号图片
未来“青黄一体”更加可期据闻,连接青、黄两地的青岛地铁1号线有望今年开通,连接老黄岛与青岛市区北部的第二条海底隧道已于去年开工建设,胶州湾再也不是阻隔青黄两地交通的“天堑”,而只是为我们提供海上旅游、气候保护和海产美食的宝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