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群山以五岳为代表,五岳又以泰山为首,自以为受命于天的帝王也便把泰山看作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了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登泰山封神祭祀就成了许多帝王巩固自己权威的重要一环。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临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周天子更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仅秦汉以前,就有72代帝王曾到泰山封神。此后从秦汉到明清,历代帝王到泰山封禅也有27次。
在帝王们的加持下,泰山的地位更是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文人墨客们纷纷来到泰山,挥毫泼墨,留下数以千计的诗文作品。
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与山东名士孔巢父等人隐居在泰山东南徂徕山下的竹溪,世称“竹溪六逸”,每日纵酒酣歌,好不自在。
天宝元年(742),李白再游泰山,写下《泰山吟》组诗六首,亦真亦幻间将泰山的雄奇瑰丽,描摹得入木三分,令人神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去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核。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东晋才女谢道韫长于诗文,曾留下“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名句,其作品有诗集两卷,如今都已经亡佚了,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便是《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诗句一开始便大气磅礴,一个“冲”字将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描摹得动感且传神。“岩中间虚宇”,以间字作分隔,淋漓地表现出了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则是赞美了天地对泰山的神奇造化,自然天成,非人力琢磨所能相比。
整首诗语言质朴,谢道韫称赞泰山的寂寞无言、幽玄自然,实质上正是对峨峨泰山的最高赞美、无限景仰。
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一曲《登泰山》,气势更是吞吐天地。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伴着和风、轻云,我一口气登上了泰山,平生能够目睹这样的壮阔景象,真是令人快意啊!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如今我才晓得自己从前的视野是多么狭隘,泰山的雄奇壮大总让人禁不住反观自己的渺小,让人想要去开阔自己的胸怀,去努力站在高处、更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