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个十年的小说创作的时间多出现于四十年代,40年代文学创作的最重要特征在于文学与战争以及救亡发生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 40年代文学创作主要分为“孤岛文学”和“沦陷区文学”,由于战争情况的不同,各地区社会环境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不同地区的文学发展也呈现出了其独特性。
结合作品分析1、 孤岛文学运动:“孤岛”是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上海沦陷后,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的中国作家在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仍然坚持进行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发生在这里的文学运动被称为孤岛文学运动,“孤岛文学”就是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
2、 孤岛文学:紧密配合时下的形式,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只是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气息,影响较大的文学创作现象有:抗日救亡戏剧运动的蓬勃开展,代表作家有于伶《夜上海》,阿英的《碧血花》等,同时,“鲁迅风”杂文流派的崛起,这里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应;现实主义风格小说的中兴,其中以师陀的创作成就最大;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的兴盛。这些作品风格爱憎分明,紧密联系社会现实,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民族气节,产生了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也被迫停止。
3、 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经有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苏青的《结婚十年》等,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经典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4、 沦陷区文学的特征:沦陷区文学创作中体现着对于乡土文学的倡导,他们不在醉心于以上海为典型代表的都市物欲生活,而是将目光沉着于沦陷区的民不聊生,并且在社会动荡民族危机面前,冷静地发觉凡俗人生,并给予肯定态度。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相互接近,一些成名作界的流亡同时,一批新兴作家得以出现。
加深印象1、 在介绍“孤岛文学”时,有必要介绍孤岛文学运动作为其发生的背景,而当题目中提及“孤岛文学运动”时,孤岛文学则作为运动的实绩与成果存在,根据题型具体斟酌是否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举例论证。
2、 孤岛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作为政治社会动荡的产物,其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不同,是为雅俗文学对立的不同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