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根据弗兰克·米勒在序言里面所说,本书起源的契机在于漫画中的蝙蝠侠永远二十九岁,而作者从童蒙时代接触蝙蝠侠,忽忽然间发现自己比蝙蝠侠年纪还大,所以想另辟蹊径写一下老年蝙蝠侠的故事,一不小心开启了所谓的暗黑风格。故事因为设定在蝙蝠侠55岁的时候,稍微带一点科幻的因素。同名动画电影上下部,整合了漫画跟后面的文本制作而成,基本还原了原著。因为某个原因最近重温DC动画电影,结果在观影过程中有了新的收获,以此为契机整理出来。
2故事
第一章:黑暗骑士归来。蝙蝠侠已经退休十年,年轻一代甚至认为蝙蝠侠只是都市传说。哥谭市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狂,以年轻人为首的变种帮肆意横行。忍无可忍的蝙蝠侠出手惩戒了几处犯罪,引发舆论层面的悍然大波。电视上心理医生指责蝙蝠侠是罪犯犯罪的根源,同支持蝙蝠侠的拉娜展开辩论。在心理医生的怂恿下释放双面人丹特,结果双面人继续走上犯罪道路,遭到蝙蝠侠的阻止。心理医生将双面人犯罪行为归咎于蝙蝠侠。
第二章:黑暗骑士的胜利。蝙蝠侠归来引发很多人效仿打击罪犯(包括女罗宾),同时也引发很多家长的反对。蝙蝠侠直捣黄龙进攻变种帮总部,同变种帮头目搏斗结果双双重伤,在女罗宾的帮助下逃到蝙蝠洞。反思之后蝙蝠侠想出对策应当用技巧而非蛮力对付变种帮头目,为此委托即将退休的警察局长戈登放出变种帮头目,在帮众面前将其打倒,将变种帮收编为蝙蝠侠之子。
第三章:猎*黑暗骑士。蝙蝠侠之子在哥谭打击犯罪,此举引发热议。总统担心事态扩大化令超人前去劝阻蝙蝠侠。超人同蝙蝠侠面谈后前去为美军出头组织苏联军队。另一边心理医生继续作死放出小丑参加电视秀,结果小丑用笑气毒*现场观众后扬长离去。前去阻止的蝙蝠侠被新上任的女局长(坚持逮捕蝙蝠侠)阻止,在女罗宾的帮助下离开。蝙蝠侠追击小丑到游乐场,因为屡次放过小丑导致更多无辜之人罹难而自责,最终痛下*手*死小丑,在女罗宾帮助下躲过警方缉捕。
第四章:黑暗骑士陨落。因为超人干预导致苏联失败,苏联人恼羞成怒之下发射核弹头,虽然超人拼着身受重伤改变弹头轨迹在沙漠中爆炸,但是爆炸尘埃导致美国陷入核冬天,全国上下一片混乱,除了哥谭。蝙蝠侠重伤之下策马出征,带领蝙蝠侠之子维持哥谭秩序。超人吸收植物当中的光合作用能量之后得到恢复,奉总统之命前去哥谭阻止蝙蝠侠。蝙蝠侠在绿箭侠的帮助下大战超人(蝙超大战),并且算准时间诈死,与此同时管家烧毁韦恩庄园。葬礼过后蝙蝠侠在蝙蝠洞中建立基地,指挥蝙蝠侠之子……
3赏析
3.1故事层面
只有短短的四章,薄薄的200页,却先后出场了双面人、变种帮、小丑、超人,更是贡献了蝙蝠侠大战超人这样的经典桥段(扎克·施耐德扑街扑到爹妈不认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当中蝙超大战的桥段,主干就是从这里借鉴的)。从叙事手法而言,很难说对受众多么友好,并不是常见的那种线性叙事,而是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切换,不同镜头呈现出不同的信息。这样做的坏处是读者很容易觉得故事是割裂的,缺乏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故事,好处是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当中呈现大量的信息。结果就是读的时候觉得诘屈聱牙,但是回想起来的时候发现故事非常完整,并没有那种碎片化叙事云里雾里的感觉。这里说几句题外话,不知道扎克·施耐德是不是受了这种叙事手法的影响,超人: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等电影给人的感觉跟这种风格比较类似。看的时候觉得云里雾里,但是具体而微细节阐释的很明确,并没有故弄玄虚,而且看完后回想觉得故事并没有风评中那样不堪,说什么施耐德不会讲故事。如果反复观摩熟悉电影内容,在脑海中*,会发现故事内容其实很好,但是讲故事的形式影响受众的理解。这样的叙事手法,静态漫画呈现出来可能更为合适,受众随时可以停下来翻看对比之前的内容,如果看电影这样的话会显得磕磕绊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