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矢量图,独角兽矢量素材gif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6 08:32:30

犀牛 百度百科

研究甲骨文的法国人雷焕章(原名Jean Almire Robert Lefeuvre),请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专家,检查了写着“白兕”的头骨,得出结论:这个头骨是水牛的。

在殷墟,发现过数以千计的水牛骸骨,来自一种已经灭绝的野水牛,中文称为圣水牛,学名Bubalus mephistopheles。这个学名取自歌德的长诗《浮士德》里,一个魔鬼的名字(叫牛魔王也许更合适?)。

雷焕章由此得出结论,兕是野水牛,不是犀牛。虽然野水牛也是强大有力的野兽,用箭射*它,还是要比射*犀牛容易得多了。而且野水牛群居,能够一次猎捕到许多。

独角兽矢量图,独角兽矢量素材gif(5)

野水牛 图源:百度百科

那么,郭璞说兕只有“一角”,又是怎么回事呢?水牛不是该有双角吗?雷焕章说,商代和西晋之间,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古书,只有《山海经》提到兕是“一角”。山海经里有许多怪兽和神怪的记载,拿来研究动物学,并不可靠。所以郭璞说兕是“一角”,很可能一开始就盲从了错误的观点。

最著名的兕形象,出现在《西游记》里。独角兕大王凭着法宝“金刚琢”,抢走金箍棒和哪吒等一干天神的兵器,在妖怪里很出了一番风头。它的外貌是这样的:

独角参差,双眸幌亮。

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

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

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

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

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

这里明确说到兕不是犀,也不是牯(黄牛)。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宠物,太上老君的原型老子,坐骑为“青牛”,也就是水牛。犀牛虽是独角,却性格凶猛,无法驯化为坐骑。皮肤黑粗和长舌的特征,也很像水牛。“金刚琢”其实就是牛鼻环。兕大王虽然厉害,却是一头驯化的家畜。

独角兽矢量图,独角兽矢量素材gif(6)

西游记中的“独角兕大王”

北宋:犀牛画作之误

犀牛角的成分是角蛋白,与人指甲相似,并没有特殊的药效。但因为犀牛稀有又怪异,自古以来,犀角都被看作珍稀的药材。直到今天,野生犀牛被猎*到濒于灭绝,非法的药材需求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于中药的中国古书里,经常可见“犀牛”的图画,但好笑的是,这些“犀牛”有的浑身长毛、四腿细长,有像鹿的长脖子,有的很像猪,有的酷似小牛。犀牛角一般都画在脑瓜顶上。今天连三岁小孩都不会认为,这些画的是犀牛。不仅药书上的犀牛画得失败,各种出现犀牛的工艺品,比如宋代的铁犀牛雕塑(据说可以防止水灾的作用),和清代官员服饰上的犀牛图案,也都是怪模怪样的。

独角兽矢量图,独角兽矢量素材gif(7)

官服上的犀牛图案

是古人的艺术创作水平太低吗?并不是。在陕西出土的西汉青铜器“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是一件犀牛形状的盛酒器。这只犀牛就做得很像,造型精美,尊为国宝。另外,唐高祖李渊的陵墓上,也有很不错的石雕犀牛。有趣的是,在比较早的时代,中国人塑造的犀牛形象还相当逼真,北宋以后,几乎都变成了牛不牛犀不犀的怪物。

“怪犀牛”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无法看到本土的野生犀牛,当然画不出犀牛的模样。

先秦时期,犀牛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到了宋代,犀牛已经“退缩”到中国西南一些偏僻的地区,清代,云南还有少量的犀牛残存,最终在全国内灭绝。犀牛在中国不断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文焕然所提到的,气候变冷,另一方面是人类的影响:开荒种地毁掉了森林,犀牛无处生活,为了获得价值昂贵的犀角(药和工艺品)、犀皮(铠甲),犀牛被大量捕*。

虽然本土已经少见犀牛,中国古人仍有见到犀牛的机会:例如使臣“出国交流”,或者外国作为珍稀动物进贡。马欢是明代官员,曾与郑和下西洋,写成《瀛涯胜览》,记录了他在外国所见的许多人事和异物,包括野生的活犀牛。

马欢写道,犀牛大者有七八百斤,无毛,厚皮上的纹路像癞皮,鼻梁之中有一角。甚至还写到它吃什么,怎么排便,活灵活现,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独角兽矢量图,独角兽矢量素材gif(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