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爱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人们之所以喜爱她,完全只因为一件事,那就是她仅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女作家,阅读她的作品,你可以体验张爱玲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从中窥探出自己情感世界中的悲喜,这是人从现实世界通往精神世界的一种最简便又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们喜爱着这样的女作家,尤其是文学爱好者们,有时候更会想要成为她,或者像她一样去当一位优秀的作家。
然而,如何去当一位作家呢?虽然在很长时间里,市面上不乏有很多关于教人如何去成为作家的书籍,但是让一个人真正成为作家的,却并不是那些书籍里总是言之凿凿的写作理论,而更多的是需要才华、生活体验和写作态度。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华莱士·斯泰格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中,真正地道出了这一真相背后的逻辑。
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中,华莱士·斯泰格用8堂极其简短的写作课,告诉了我们关于如何成为作家的真相,每一条听起来都很扎心。这些总结起来,就是你需要具备成为作家的:才华和天赋、感官体验、广泛的涉猎生活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态度和习惯、对语言技巧的独到甄选和鉴别、对阅读这件事的重视、对作品原创性和适当运用套路的熟练 。
然而我认为,作者在书中提及的关于才华和天赋、广泛的涉猎生活的经验和成为作家的态度和习惯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三点决定了你是否能真正的成为作家,并且在作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第一:成为作家,才华和天赋的重要性。
纵观那些真正成为作家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写出的作品真的是会让你为之惊叹和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写出经典书籍的作家们,比如写出《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仅仅全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让人感觉到了其写作功力的深厚。比如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久经不衰的《红楼梦》,一词一句,都展现出了曹雪芹的写作功力。
而在现代作家里,鲁迅的一篇《狂人日记》,几乎让人为他的语言功力所折服,张爱玲的那些灵动又悲伤的文字里,无一不悄悄流露出一个作家的天赋和才华。
所以,才华这件事,在写作上,真的很重要。这是一个人能够成为有创造力的作家的最主要的条件。
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这本书中,华莱士·斯泰格提到:写作不是连接与装配的手艺,也不是靠灵机一动,而是对作家全面的理解力的考验,是作家自身的整体感觉和认知的反映。
所以,它考验的真的是一个人的“天赋”,只有作家具有了这样的整体感觉和认知反映,才会在写作和成为作家的道路上游刃有余,不费出灰之力。
当然,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写作者,他们也自诩为作家,但是华莱士·斯泰格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里强调了这一点,他把他们分为严肃小说的作者和消遣小说的作者,也告诉我们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严肃小说的作者是艺术家,消遣小说的作者则仅仅是工匠,除了这些,剩下的那些行走在写作者和作家边缘的作者,则只能称之为门徒。
那么,如果你想要开始自己的写作,应该如何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呢?作者华莱士·斯泰格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中这样写道:天赋是有苗头的,它包括显而易见的洞察力、对世界清醒的警觉、对语言的感觉。
简而言之,就是要具备洞察力、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你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能靠后天习得的能力,它往往是需要一定的契机和环境背景的。
无论是外国作家契科夫、亨利 ·詹姆斯、海明威、毛姆等 ,还是中国作家曹雪芹、鲁迅 、张爱玲,他们的写作天赋都是有着这样的契机和环境背景,比如性格上的敏感、家庭背景还有个人生活经历,这才真正让他们成为作家。
第二:广泛的涉猎生活,对写作的素材积累尤其重要。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普通人,真的没有成为作家的潜质和机会?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里,华莱士·斯泰格这样说:才华是教不来的 ,但是可以被唤醒。
如何唤醒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广泛地涉猎生活。这包括:广泛的体验当下的生活,无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广泛的阅读书籍,让自己成为一个杂食性读者,这样才会拥有自身的思想和感受力,让自己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关于广泛的涉猎生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作家要体验生活,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比如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他大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还有他的弟弟和周围人的经历,都成了他的写作素材。
而鲁迅所处的时代,则让他在周围的生活背景里,广泛的体验到了生命和生活的一些东西,比如社会、人性。
张爱玲的世界里,因为父母离异和自己童年的不幸,让张爱玲的笔下有着特殊的凄凉和讽刺自我。
这些都依据作者的生活经验而得来,所以才能被融入到他们的作品里,让他们不仅有着独特的写作风格,还带着独有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气息。
关于广泛的阅读书籍,则更好理解,可以说,没有一个作家是不去广泛地阅读的,因为一部经典的书籍里,一定会包容万象,有着各种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才能支撑起它的丰富性和饱满性,才会读起来感觉到它的经典之处,才能真正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正如华莱士·斯泰格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里说:“能够历久弥新的作品都有庞大的知识背景”。
在阅读中,作家们不仅能更全面地补充自己不足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更能因为阅读广泛而变得博学多才,让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更游刃有余。
所以,阅读很重要,也很重要。
在现代写作中 ,无论你是写作的艺术家、工匠还是门徒,阅读都是写作的必要环节,比如现在的自媒体写作,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没有生活体验,也没有阅读经历的前提下,写出优质内容或者经典作品。
第三:成为作家的态度和习惯,决定了你在写作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大多数作家在成名之前,都是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煎熬期,他们不断的写作,不断的投稿,然后又不断的被拒稿。然而因为他们具有稳定并坚定的写作态度,又有比较持久的写作习惯,所以才最终能脱颖而出。
在写作习惯上,每个作家都是不一样的,这要跟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写作态度关联。
比如,晚睡熬夜型的。
法国作家福楼拜,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10点开始,然后晚上9点才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凌晨三点。
这和中国作家路遥有点相似,在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描述了自己的写作状态,一般会睡到10点,然后开始工作,晚上开始写作。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曾立志要写出一部能震惊陕西文坛的巨著,他给这部作品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写作字数,就是一百万字,后来,他独自一人去陕北的一个空房子里去写作,每天几个馒头就是他的伙食,对这些他及其不讲究,但是对写作时间他及其认真。
比如,坚持早起写作的。
外国作家托尔斯泰,他的写作习惯是坚持早晨写作,他只要一起床,就开始写。
注重养生的日本作家春上春树,秉持的是早睡早起,凌晨四点起床写作,然后用下午的时间安排自己跑步,美食。
海明威则会在早上6点起床,然后一直写到中午,之后就是安排自己的其它生活。
而关于写作的习惯,华莱士·斯泰格在《斯坦福大学写作课》里说:写作必不可或缺的笨功夫,就是一定要持续的写作 。
作者原话是这样说的:“必须把自己投进一所监狱 ,每天盯着墙边的打字机达四五个小时之久,每周七天,一天也不休息。六天不行,五天也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行。”
而我们看所有成为作家的作者们,其实都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持续地写,才是你成为作家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才能让你在写作的道路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