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本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然而对今年34岁的陈先生来说,却犹如噩梦一般,陈先生说:“我特别害怕喝水!”后来,通过植入“膀胱起搏器”,陈先生终于可以放心喝水了。
尿频尿急让喝水成为噩梦大概在十几年前,陈先生在中学的时候,感觉大小便有些困难,但他并没有引起重视。2016年3月,陈先生突发急性尿潴留,去了当地医院检查,上了导尿管,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此以后开始出现尿频尿急。“后来又去检查,医生说这是前列腺炎,给开了些消炎药,吃了两周没有效果,然后就不了了之了。”陈先生一脸无奈。
2017年2月,陈先生的尿频尿急问题开始加重,甚至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喝一点点水,没过10秒钟,就迫不及待地想上厕所,不然就会尿湿裤子。“好在我的工作是做装修的,厕所随时都可以上。”陈先生说。
随着时间推移,陈先生的尿频尿急并没有得到改善,而是愈加来势凶猛。“每天几乎不敢喝水,还必须穿着尿不湿出门,不然……”说着说着,陈先生长叹了一口气。不仅是自己的精力,家里人的精力也全部放在了陈先生的病情上。“我老婆专门照顾我,两个孩子只能让丈母娘帮忙带……”
2017年8月,忍无可忍的陈先生在网上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的黄海教授是治疗尿频尿急尿失禁的专家,并且有多个成功案例,于是果断挂了号。
术前尿动力检查显示,陈先生出现尿失禁、膀胱收缩无力等多种问题。找到病因之后,黄海教授安排陈先生住了院,并确定了骶神经调节手术的治疗方案,通过植入膀胱起搏器对症治疗。
医生巧手植入膀胱起搏器黄海教授介绍,膀胱起搏器,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电调节治疗。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简而言之,就是能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
黄海教授表示,膀胱起搏器治疗通常需要进行两期手术,一期为体验治疗,二期为起搏器植入。
一期的体验治疗是非常微创的小手术,只需要局部麻醉,采用穿刺针和C臂机(术中拍x光片),准确的将电极放到骶3孔,一般1-1.5小时就可以做完。
经过小手术后,陈先生佩戴着如鼠标大小的外挂临时起搏器回到病房。术后通过陈先生记录排尿日记,观察排尿次数、排尿量,黄海教授评估了临时起搏器的使用效果。
经过两周左右的体验周期后,黄海教授为陈先生进行二期手术,在他臀部上取个小小的囊袋,把起搏器埋入皮下,链接一期放入的电极,手术过程仅花了1个小时。起搏器还配有患者控制器,让患者方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疗。
术前陈先生每隔30分钟到1小时就要上一次厕所。植入起搏器后,在正常喝水还有输液的情况下,陈先生上厕所的频率为2-3小时一次,在频率和尿量上都有很大的改善。“以后终于可以放心喝水了!”陈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膀胱起搏器解决“社交癌”调查显示,目前排尿障碍发病率已经超过糖尿病,位居慢性疾病前10位。中国上百万病人饱受此苦恼,很多病人找遍医院,尝试各种药物,最终只能与尿布为伴。排尿障碍疾病不仅可导致膀胱和肾脏的感染,还会让病情严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会,因而被称为“社交癌”。这个说不出口的秘密,让病人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离不开厕所,不能逛街、看电影、外出旅游,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黄海教授表示,对于有尿频、尿急、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等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果通过行为治疗和3-6个月的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就可以尝试进行骶神经刺激器治疗,也就是俗称的膀胱起搏器治疗。
有不少患者担心膀胱起搏器植入体内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会不会对人体有辐射?黄海教授表示,起搏器只有大表盘的手表一般大小。植入体内后其他人很难发现,不影响正常家庭生活。因为装置很小,所以很少有不适感或疼痛,患者几乎可以忘掉它的存在。起搏器的电流对人体是安全的弱电脉冲,远小于手机电流,因此不产生辐射。
本文指导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