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翻译,各位大人的翻译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6 19:21:09

【原文】

16.向雄为河内主簿①,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②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③,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④。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⑤,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注释】

①向雄(?—286):字茂伯,河内山阳(今河南修武西北)人,彭城太守向韶之子。河内主簿:河内郡的主簿。

②刘淮:字君平。历官河内太守、侍中、尚书仆射、司徒,曾任镇东将军。

③黄门郎:官名,也称黄门侍郎,职责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④“古之”两句:摘自《礼记·檀弓下》。君子指达官贵人。

⑤戎首:指挑起争端的人。

【翻译】

向雄担任河内郡主簿的时候,有一件公事本与他无关,然而太守刘淮怒气正盛,莫名其妙牵连到他,动用杖刑之后,还把他赶走了。后来,向雄调任黄门郎之后,刘淮担任侍中,两人虽有上下级的从属关系,却从来不说话。晋武帝司马炎听说之后,下令让向雄主动恢复关系,交好刘淮。皇命难违,向雄只能去拜访刘淮,行礼后说:“我是因为皇命不可违才来的,不过我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早已恩断义绝,还能怎样?”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晋武帝听闻两人关系还是不好,就生气地问向雄:“朕不是让你们要和睦相处吗?怎么还是这么绝情?”向雄说:“古代的君子,都按规矩礼法推举官员,也按规矩礼法罢免官员;如今的君子,推举之时亲得要抱到膝盖上一样,罢免的时候就像要把人推到深渊里一样决绝。刘淮对我做过的事,我最多能做到不去招惹他就已经万幸了,怎么可能还去和他亲近?”晋武帝听完向雄的话,也就随他了。

【点评】

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是方方面面决定的,不是你想和睦就能和睦这么简单的,两个人不合拍且有仇隙,纵然你是皇帝,再怎么勉强也是徒然。

【原文】

17.齐王冏①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设宰会,召葛、董艾等共论时宜②。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③。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等不自得而退。

【注释】

①齐王冏(jiǒng):司马冏(?—302),字景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惠帝永康二年(301)赵王司马伦自称皇帝,以惠帝为太上皇。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迎惠帝复位,后任大司马,并专擅国政,行事骄纵妄为,次年为长沙王司马乂所*。

②宰会:招待僚属的宴会。葛(yú):在齐王手下任从事中郎。董艾:原为县令,齐王起兵时兼任右将军。时宜:当时的需要,这里指时政。

③备常伯:备用为常伯。这是谦辞,表示自己不称职。常伯是官名,上古曾设此官,后来也用来称天子左右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就是常伯。操丝比竹:指吹弹演奏。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法服:法定的服装。先王按尊卑等级制定五服。

【翻译】

齐王司马冏担任朝中大司马,辅理国政,嵇绍当时任侍中,去向司马冏咨询事宜。司马冏安排了宴会,召来葛、董艾等人一同讨论当前政事。葛等人对司马冏说:“嵇侍中擅长丝竹音乐,您可以让他表演一下。”随后还让人送上乐器,然而嵇绍推辞不接受表演。司马冏问:“今天众人一同欢聚,您为什么要推辞呢?”嵇绍说:“司马公辅助皇室,为人处世应该为众人之楷模。在下人微言轻,终究也是备用为常伯之位,丝竹弦乐,这是乐官的工作,我不能穿着先王制定的官服却做着伶人的事情。不过既然今天您命令了,我也不敢完全推辞,应当让我脱下这身官服,换上私人服饰再表演,这是我嵇绍的真心实意。”葛等人一听自觉没趣,就都退了出去。

【点评】

很难说葛、董艾有没有故意为难羞辱嵇绍的意思,不过嵇绍的回复也是得体大方,进退适宜。

【原文】

18.卢志①于众坐问陆士衡②:“陆逊、陆抗是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珽。”士龙③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此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④!”议者疑二陆有优劣,谢公以此定之。

【注释】

①卢志(?—312):字子道,范阳涿(今河北涿州市)人,成都王司马颖的心腹谋士,历任成都王左长史、中书监。父亲是魏朝卫尉卿卢珽,祖父是魏朝司空卢毓。

②陆士衡:即陆机。他的父亲是吴国大司马陆抗,祖父是丞相陆逊。按:魏晋人重视避讳,不能当面说出对方长辈的名字,直指祖父、父亲名字,最为无礼。

③士龙: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陆机的弟弟。

④鬼子:对人的爱称。孔氏《志怪》说,卢志的远祖卢充曾因打猎而入鬼府,与崔少府的亡女结婚而生子。陆机因此骂卢志是鬼的子孙。

【翻译】

卢志公然无礼地问陆机:“陆逊、陆抗是你的什么人?”陆机回答:“就如你跟卢毓、卢珽的关系。”陆云不由得大吃一惊。出门以后,陆云对哥哥说:“没必要这么说话吧!他可能是真的不清楚内情呢?”陆机正色道:“我们父亲、祖父天下闻名,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鬼儿子竟然如此无礼!”时人评价陆家兄弟,一向难分优劣,而谢安就拿这件事做出了判定。

【点评】

谢安是认为陆机直爽快意为优。魏晋时期的名人真是不能随便说话啊,任何言语举止都会被人用来当作评判优劣的依据。这件事孰优孰劣,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了。

【原文】

19.羊忱①性甚贞烈。赵王伦②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使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注释】

①羊忱:生卒年不详,字长和,东晋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市)人。历任太傅长史、扬州刺史,迁侍中。

②赵王伦:赵王司马伦(?—301),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皇后贾氏,自为相国。羊忱因此不愿在他手下做官,怕惹祸。

【翻译】

羊忱生性忠烈纯粹。赵王司马伦担任相国的时候,羊忱为太傅府长史,司马伦便任命他参与相国军事。使者突然到来,羊忱很是忌惮,深为担心被连累惹祸上身,没有时间备好马匹,匆忙之间骑上了还没安上马鞍的马匆匆离去。使者一路追赶,羊忱因为擅长射箭,所以向使者不停射箭,这让使者不敢再追赶,终于得以脱身。

【点评】

“八王之乱”的时候,明白人都知道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原文】

20.王太尉不与庾子嵩①交,庾卿之不置可否。王曰:“君②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注释】

①王太尉:王衍。庾子嵩:庾敳。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王衍对庾敳原是可以称呼“卿”的,可是他用了尊称的词。

【翻译】

太尉王衍不愿和庾敳交往,可是庾敳却老是用卿来称呼他,表现得很亲昵的样子。王衍说:“你不要这么称呼我啦。”庾敳说:“卿只管称我为君,我也只管称卿为卿;我喊我的,卿用卿的。”

【点评】

卿在当时是一种比较亲密的第二人称叫法,王衍不愿意也是理所当然,庾敳这人脸皮也是厚。

众人的翻译,各位大人的翻译(5)

【原文】

21.阮宣子伐社树①,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注释】

①阮宣子:即阮修。社: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社坛都叫社。

【翻译】

阮修要砍掉社坛边的树,有人要制止他(认为他亵渎神灵)。阮修说:“如果社坛有神灵,砍树与神灵有什么关系?如果砍了树,社坛也就没用了,那就说明社坛上没有神灵;如果树上有神灵,树上这个神灵成了社坛的神灵,那么砍了树只是移动了神灵的位置,也不冒犯。”

【点评】

很明显,阮修是无神论者,用一套逻辑分析使人哑口无言。

【原文】

22.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翻译】

阮修谈起有没有鬼神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人死了以后会成为鬼,独独只有阮修认为并没有鬼。他说:“如今见过鬼的人都说鬼穿着生前的衣服,人死后有鬼,难道衣服也有鬼吗?

【原文】

23.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①。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②。周、王诸公并苦争恳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③。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帛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注释】

①元皇帝:指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第一个皇帝,原本立司马绍为皇太子,司马绍是东晋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司马睿后来宠幸的郑妃,生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第八位皇帝。郑妃并不是皇后,是司马昱的儿子孝武帝司马曜追尊为太后的,所以这里称郑后。晋朝皇帝的称帝时间都不长。登阼(zuò):登上帝位。

②伦:顺序。按:宗法制度下,立嗣要立嫡、立长,否则就不合伦理。储副:太子,下文又称皇储。

③周、王:周、王导,即下文的周侯、丞相。刁玄亮:刁协(?—322),字玄亮,渤海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人,东晋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

【翻译】

晋元帝登基以后,非常宠幸郑妃,一度想废了太子司马绍而改立郑妃的儿子司马昱为太子。朝廷中的官员都认为废长立幼不合传统伦理,再说太子司马绍聪慧俊才,英武果断,更适合做储君。周和王导等诸公都为此苦苦争取,言辞恳切,唯独小人刁协想要奉迎少主来迎合晋元帝的心意。晋元帝想要实施太子的废立,担心周、王等人不会同意,就先召唤周和王导入宫觐见,然后把诏书交给刁协,趁着两人不在的时候去公布。周和王导入宫之后,刚走到台阶上,晋元帝已经事先安排了传诏的使者拦着他们不让他们上去,使者让两人去东厢房休息。周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退了下去。王导立即推开使者,径直上前到了晋元帝的床前,问:“不知到底为何召见我们?”晋元帝默不作声,只好从怀中掏出黄纸诏书一把撕裂,扔掉。自此之后,太子的地位才算稳固下来。周不由感慨惭愧道:“我总说自己胜过王导,如今才知道我不如他呀!”

【点评】

自古以来,废立太子的问题都是敏感问题。王导能够坚持己见,是为了朝廷。晋元帝愿意听取意见,是因为他的皇位毕竟是在王导等世家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这里晋元帝想耍个调虎离山的小计策,结果被王导看穿了,而周没看出来,所以周觉得自己不如王导。

【原文】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①。对曰:“培②无松柏,薰莸③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注释】

①陆太尉:即陆玩。

②培(lǒu):小土坡。

③薰莸(yóu):薰是香草,莸是臭草。

【翻译】

王导到江南之初,想要多结识攀缘一些吴地的名士,还向太尉陆玩请求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却回应:“这个小土坡呀,长不出松柏高木,香草和臭草呢,也不能放在一个器皿之中。我陆玩虽然不怎么样,却也不能领头做违背人伦规矩的事。”

【点评】

别说盛行门阀制度的东晋,门当户对的理念到现在都很顽固。其实王导的出身已经很好了,只是陆玩身为南方士族,有看不起北方士族的思维定势。说出这话的陆太尉,还是以“宽厚儒雅、谦虚有器量”出现在史书评价中的,可见当时的门户之见有多么强大。再者,其实拒绝也没什么,但说这么难听的话,就是给王导找不痛快了。

【原文】

25.诸葛恢①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②害,改适江虨③。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④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婚⑤,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

【注释】

①诸葛恢(284—345):字道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曹魏镇东大将军、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东晋时期重臣,名士。

②苏峻(?—328):字子高,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安乐相苏模之子,晋朝将领、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于咸和三年(328)以讨伐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

③江虨(bīn,?—368):字思玄,西晋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镇)人,江统之子。博学知名,兼善弈,为中兴之冠。其妻诸葛文彪是诸葛恢的长女,在庾会被苏峻*害后改嫁江虨。

④谢尚书:即谢裒(282—346),字幼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陈郡谢氏,东晋元帝的吏部尚书,谢安之父。

⑤世婚:世代联姻的人家。

【翻译】

诸葛恢的大女儿嫁给了庾亮的儿子,二女儿嫁给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庾亮的儿子被苏峻*害后,大女儿又改嫁给了江虨。诸葛恢的儿子娶了邓攸的女儿。当时的尚书谢裒想要让诸葛恢的小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谢石,诸葛恢说:“羊家、邓家和我们是世代姻亲,江家是我照顾的,庾家是照顾我的,我不能让女儿和谢裒儿子成亲。”后来诸葛恢死后,两家人终究还是成了亲家。结婚那天,王羲之到谢家去看新娘,看到新娘身上还留有诸葛恢活着时的礼法举止,非常端庄静谧,妆容服饰整洁肃然。王羲之不由感叹:“在我活着的时候要是嫁女儿,也只能做到这程度了吧!”

【点评】

这些人物关系细说的话就复杂了。诸葛恢、庾亮都是东晋士族的代表人物,而谢裒出身平凡,乱世之中跟对了主人才发达起来。后来司马家的皇帝为了抑制南方的士族势力,培养从北方带来的谢家,才让谢家越来越显贵,后来谢安当了丞相,谢家更是风头一时无两。所以诸葛恢活着的时候不愿意嫁女儿给谢家,他死后,谢家也兴起,而诸葛氏渐势单力薄,这才肯嫁女给谢家。说起来,都是世态炎凉,政治联姻,只有利益,没有情谊,这种事古往今来都太多了。

众人的翻译,各位大人的翻译(6)

【原文】

26.周叔治①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②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③!”

【注释】

①周叔治:周谟,生卒年不详,字叔治。是周(周侯)和周嵩(仲智)的弟弟。周嵩(?—324):字仲智,汝南安成人,周之弟。为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凌物。元帝朝,累迁御史中丞。

②恚(huì):生气。

③奴:即阿奴,是尊对卑、兄对弟的爱称。

【翻译】

周谟要出远门去赴任晋陵太守,他的哥哥武城侯周和周嵩去送别。周谟觉得兄弟分别很是伤感,眼泪鼻涕流不停。周嵩看了很生气,说:“你怎么跟个妇女似的,与人分别,只会哭哭啼啼。”于是就丢下弟弟离开了。周单独留了下来,与弟弟喝酒闲聊,临别的时候流着眼泪,轻抚弟弟的背嘱咐:“阿奴,要好好照顾自己啊!”

【点评】

兄弟性格迥然不同,我倒觉得周围更有人情味。

【原文】

27.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起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泣,说伯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①于户侧。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中朝,与和长舆②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径便出。

【注释】

①辟(bì)易:退避。

②长舆,即和峤。

【翻译】

周任吏部尚书时,有一晚在办公的地方突然生了病,很是危急。当时刁协是尚书令,赶紧设法营救他,悉心照顾,待周非常亲切友善,过了一会儿,病情稍微减轻了些。次日天亮,让人通知了周的弟弟周嵩。周嵩火急火燎地赶来之后,刚一进门,就看到刁协过来当着他的面大哭,诉说昨晚周病情多么危险。周嵩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个耳光,打得刁协退到了门口。周嵩走到哥哥床前,问也不问病情,直接说:“你在西晋时,可是和和峤这样的人齐名的,怎么可以跟刁协这种小人有交情呢?!”说完就走了。

【点评】

刁协性格强悍,又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且和世家之人矛盾颇深,常因酒醉失言,说当朝官员的坏话,因此令一众士族厌恶。不过一码归一码,这件事情上毕竟人家救了周嵩的哥哥,周嵩当场甩人耳光,还骂自己哥哥,不但不地道而且不礼貌。其实说到底,还是怕与刁协有关联会影响自家的名声。

【原文】

28.王含作庐江郡,贪污狼籍①。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满晏然,神意自若。

【注释】

①狼籍:行为不检点。

【翻译】

王含担任庐江郡太守时,贪污腐败,声名狼藉。王敦为了护着自己的哥哥,特地在众人面前称赞其兄说:“我哥哥在所辖郡内一定管理得很好,庐江的百姓名士都交口称赞他。”当时何充是王敦手下的主簿,也在座下,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我所听闻的跟您说的不一样。”王敦一时沉默不语,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不已,然而何充神色坦然自若,并无异色。

【点评】

人人都忌惮王敦的权势,自然是不敢反驳,不过何充之所以这么有骨气,主要也是因为王敦与何充有亲戚关系,算起来何充是王敦的外甥。不过何充因为这件事还是得罪了王敦,之后被降职了。

【原文】

29.顾孟著①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②。

【注释】

①顾孟著:顾显,生卒年不详,顾荣的侄子。晋元帝时期为散骑侍郎。

②衿契:意气相投的朋友。

【翻译】

顾显有一次对周劝酒,周却不肯喝。顾显就转而向柱子劝酒,还对柱子说:“难道你就这么把自己当成栋梁吗?”周良听了这话反而很开心,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投的好友。

【点评】

这是说周“你不要摆架子”,周听了觉得有趣。魏晋人物很多地方还蛮可爱的。

【原文】

30.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①,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恕。”

【注释】

①仆射:官名,是尚书省的副职。

【翻译】

晋明帝司马绍在西堂召集众大臣举行宴会,还没有喝得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今天名臣共聚,你们说此情此景和尧、舜之时相比,如何呀?”当时周担任尚书仆射,抬高了嗓门大声说:“虽然都是做君主的,哪里能有资格跟那种圣贤的统治相比?”明帝勃然大怒,回宫之后,还亲手写了满满一张黄纸诏书,交给廷尉收好,让他们去逮捕周瑜,心想着干脆*了他得了。没过几天,晋明帝却又下诏释放了周文。群臣去看望周,周却说:“一开始我就知道我不会死,罪不至此嘛。”

【点评】

周也是直言不讳,当众拆台,虽然罪不至死,也确实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众人的翻译,各位大人的翻译(7)

【原文】

31.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伯仁曰:“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①何在?”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曾任荆州刺史。名望超过王敦,为王敦所忌惮。王敦任江州刺史时,王澄去拜访,因轻侮王敦,被王敦*害。按:这里以王平子为例说明王敦的人品很差。

【翻译】

王敦要率兵东下都城夺权,舆论都认为他找不到借口。周说:“如今的天子并非尧舜之类的圣贤,怎么可能没有过错!而且做人臣子的,哪能起兵对抗朝廷!王敦狼子野心,刚愎自用,你看王澄如今在哪儿呢?”

【点评】

真要造反夺权,有的是借口,不过周文王认为王敦人品很差,狂妄自大,迟早还是要造反。

【原文】

32.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①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释】

①温太真:温峤,曾任太子中庶子(即太子的近侍官),得到司马绍的恩宠。司马绍即位为明帝后,调任中书令。王敦畏惧晋明帝倚重他,便请他出任自己的左司马。

【翻译】

王敦已经带兵逼近建康城,暂时把船停在石头城,打算废掉晋明帝。有一次宾客满座,王敦知道明帝素来聪明,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废掉他。言谈之中每每提及明帝不孝的事,而且还说:“这些都是温峤说的。温峤曾经做过东宫卫率,后来又做了我的司马,所以他非常清楚。”片刻之后,温峤到了,王敦于是摆出威严的神情,问温峤:“你觉得皇太子人品如何啊?”温峤回:“小人哪能洞悉君子的人品?”王敦声色俱厉,想用自己的威严权力使温峤顺从自己的意思,于是重新问了一遍温峤:“太子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德行啊?”温峤回答:“太子深邃远大,远远不是我这样的人可以观测得出来的;不过他向来按照礼节侍奉双亲,可以说相当孝顺了。”

【点评】

温峤不畏权势,当场打脸王敦,实在是因为王敦想要篡位之事不得人心。

【原文】

33.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卿何以相负?”对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翻译】

王敦公然反叛之后,兵临石头城,前去见他。王敦问周:“你为何辜负我?”周回答:“你举兵谋反,下官不才,率领六军迎战,可是王师却萎靡不振,要说辜负,这才是我辜负你的地方。”

【点评】

王敦说周辜负他,是因周曾被杜弢所困,投奔王敦,被王敦收留。故此王敦认为自己对周有恩。

【原文】

34.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唯侍中钟雅①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②将执简而进矣!”

【注释】

①钟雅(?—329):字彦胄,颍川长社人。晋朝官员,官至侍中。聪明好学,仁义礼智,风骨刚正。

②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以记事不加隐讳、秉笔直书著名。

【翻译】

苏峻的叛军兵临石头城,文武百官纷纷逃难躲避,唯有侍中钟雅独自留在晋成帝身旁。有人对钟雅说:“看到机会就前进,知晓困境就撤退,这是从古到今的道理。阁下生性耿直忠义,必然不被贼寇所容。为何不见机行事,而要坐以待毙呢?”钟雅回答:“国家有乱不能匡正,君上有难不能相助,反而各自逃难以求幸免,我怕董狐在的话,就要拿着竹简冲过来啦!”

【点评】

钟雅的意思,是要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求苟全性命于乱世。

【原文】

35.庾公临去,顾语钟后事,深以相委①。钟曰:“栋折榱崩②,谁之责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③!”钟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④!”

【注释】

①“庾公”句:此则承前一则。晋成帝于公元325年即位时尚在幼年,庾亮与王导等参辅朝政。苏峻反应过来,百僚奔散。“庾公临去”就是指这件事。

②栋折榱崩:房子塌了,比喻国家危亡。按:庾亮身为佐命大臣临危逃走,钟雅意含谴责。榱,椽子。

③克复之效:指收复京城,迎帝还都。按:公元328年陶侃和温峤、庾亮等人一起平定了苏峻之乱,329年奉成帝还都。

④荀林父(?—前593):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师救郑国,结果大败。荀林父请晋侯处死自己,被劝止。晋侯仍让他官复原职。宣公十五年(前594)荀林父打败了赤狄,灭了潞国。

【翻译】

苏峻之乱,庾亮正要出逃,回头又向钟雅托付了之后的事,委托他承担重任。钟雅说:“国家危亡,是谁的责任啊?”庾亮说:“如今事已至此,就不要再说这些话了,你还是期待我们早日收复京城吧!”钟雅说:“我看阁下不愧是荀父啊!”

【点评】

苏峻之乱,庾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钟雅难免有怨言。

众人的翻译,各位大人的翻译(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