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6.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①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②。虽阳和布气③,鹰化为鸠④,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注释】
①孔群:字敬休,东晋会稽山阴人也,官至御史中丞。好饮酒,性不羁。横塘,地名,在建康淮水南,沿长江筑长堤,叫作横塘。匡术:原为阜陵令,后随苏峻反叛,苏峻攻破京城时,将成帝迁入石头城,百姓拘于后苑,匡术就是防守人。苏峻兵败后,匡术归降。
②厄:困苦,灾难。匡:地名。孔子到宋国去,经过匡地,匡简子派兵围攻他。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一起唱歌,以示礼义教化,结果匡人解围。
③阳和:春天暖和的气候。布:散布。
④鸠:即布谷鸟。
【翻译】
苏峻之乱时,孔群在横塘被匡术威胁。后来叛乱平息之后,王导保全了匡术的性命,在之后一次聚会中趁着众人谈笑时,王导让匡术给孔群劝酒,来消除他们在横塘之事上结下的仇怨。孔群回答道:“我的德行不如孔子那样的圣人,遭遇的困境却和孔子当年遇到匡人一样。虽然春暖花开,气候回暖,老鹰变成了布谷鸟,但对于认识它的人来说,依然会憎恶它的眼睛。”
【原文】
37.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①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慨然曰:“昔肃祖②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③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注释】
①孔廷尉:孔坦初,任廷尉,后迁侍中。
②祖:指晋明帝。明帝的庙号为肃宗。
③俎(zǔ):砧板。
【翻译】
苏峻之乱平定以后,王导、庾亮等大臣想让孔坦任职丹阳尹。战乱流离之后,百姓生活困苦。孔坦激愤地说:“当年先帝驾崩之时,诸位都亲自在御床前共同领受了先帝的恩典与赏识,一起接受了遗诏。我才能微小地位低下,不在其列。现在有了难处,就把我推到前面,我现在就像是砧板上的臭肉,只能任人细切罢了!”说完拂袖而去。大家就不再提起了。
【原文】
38.孔车骑与中丞①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中丞初不视,直云:“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术大怒,便欲刃之。车骑下车抱术曰:“族弟发狂,卿为我宥之!”始得全首领。
【注释】
①孔车骑:孔愉(268—342),字敬康,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累迁尚书左仆射,赠车骑将军。中丞:官名,这里指孔群。
【翻译】
车骑将军孔愉和御史中丞孔群一起外出,在御道上遇见了身后跟着很多宾客和仆从的匡术,匡术便上去跟孔愉交谈。孔群起初并不看他,只是说:“就算鹰变成了布谷鸟,其他鸟还是厌恶它的眼睛。”匡术大怒,就想拿刀*了他。孔愉赶紧下车抱住匡术说:“我堂弟发疯了,你看我的面子原谅他吧!”孔群这才得以保住脑袋。
【原文】
39.梅颐尝有惠于陶公①。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人收之。侃曰:“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夺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注释】
①梅颐:生卒年不详,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有人曾在王敦面前说陶侃的坏话,王敦一冲动就想*陶侃。这时王敦手下的咨议参军、梅颐的弟弟梅陶劝阻了王敦,陶侃得免。
【翻译】
梅颐曾有恩于陶侃。后来梅颐任豫章郡太守,犯了事,王导派人去抓捕。陶侃说:“天子尚未成年,所有的政令都是王公大臣所出;既然王公可以派人抓人,我陶公为何不能放人!”于是派人到江口把梅颐夺了过来。梅颐拜见陶侃,跪下感谢,陶侃阻拦他跪拜。梅颐说:“我梅颐的膝盖,日后怎么还会向他人叩拜!”
【点评】
知恩图报,是人类共同的良心,何况陶侃这样的大丈夫。
【原文】
40.王丞相作女伎俩,施设床席。蔡公①先在坐,不说而去,王亦不留。
【注释】
①蔡公:蔡谟(281—356),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尚书蔡睦曾孙、西晋乐平太守蔡德之孙。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历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侍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
【翻译】
王导设置了歌舞女乐,还安排下榻座席。蔡谟本来已经坐下了,看见王导这种安排,不满意,不悦地离开了,王导看到了也没有挽留他。
【点评】
蔡谟比较喜欢高雅的东西,不好色,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文】
41.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①。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②。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曰:“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名之世。”帝有惭色。
【注释】
①何次道:何充,晋成帝时中书令。庾季坚:庾冰。曾任中书监、扬州刺史,是成帝的舅舅。
②晋康帝:司马岳(322―344),东晋第四位皇帝,字世同,晋明帝司马绍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司马岳在其兄晋成帝继位后,受封吴王。后改封琅琊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于342年登上帝位,344年驾崩。
【翻译】
何充、庾冰在晋成帝司马衍时一起担任辅政大臣。晋成帝司马衍刚去世时,关于继位的问题,还没有定下。何充主张立晋成帝的皇子,庾冰和大臣们都认为外敌强大,而皇子都还年幼,于是就立了晋成帝的同母弟司马岳为帝,就是晋康帝。康帝即位后,会见群臣,问何充:“朕能够继承大统,是谁的建议?”何充回答:“陛下能够即位,这是庾冰的功劳,与我无关。当初众人用了微臣的建议,今日也就看不到陛下圣明的盛况了。”康帝闻言,露出惭愧的神色。
【点评】
封建王朝选接班人一直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旦押宝失败,就关系到身家性命,何充能够坦然面对皇帝明显有针对性地询问,显然是大公无私而内心笃定。康帝反而惭愧了。
【原文】
42.江仆射①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注释】
①江仆射:即江虨。
【翻译】
江虨少年时,受到王导的邀请一起下棋。王导的棋艺不如江虨,有两子左右的劣势,可是他也不想江虨让他,想以此来观察这位少年。江虨没有很快落子,王导问:“你怎么不放棋子?”江虨说:“恐怕有些来不及呢。”旁边有位客人说:“这个少年的棋艺向来是不错的。”王导徐徐抬头,说:“这位少年,不只是围棋的水平高。”
【原文】
43.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翻译】
孔坦的病情突然加重,当时司空庾冰正担任会稽郡内史,就前去探望孔坦,言辞恳切地细致询问病情,并且为此担忧伤心,涕泪纵横。庾冰已经起身要离开时,孔坦慨然发话:“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都快要死了,你不来问我治国安邦的方法,竟然作小儿、女子之状来问候我!”庾冰听后赶紧道歉,并返回身去虚心请教高论。
【原文】
44.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心地宁可斗战求胜!”桓甚有恨容。
【翻译】
桓温去拜访刘惔,刘惔还躺在床上没起来。桓温就用弹弓射向刘惔的枕头,弹丸碎开之后都迸到了床褥之间。刘惔面有怒色地站起来,对桓温说:“阁下如此胡闹,难道用弹弓也可以打胜仗吗?!”桓温甚是愤愤不平。
【点评】
桓温这举动显然是过分了,刘惔也是性格高傲之人,就算是开玩笑,也确实会让人生气。刘惔的话,是讽刺桓温骨子里还是个大老粗。
【原文】
45.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①者,深公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注释】
①深公:竺法深,东晋和尚。
【翻译】
后来的年轻人多有议论竺法深的,竺法深就告诫他们说:“你们这些不知深浅的无知小儿,不要随意评价前辈名士。我可是曾经和晋元帝、晋明帝、王导丞相和庾亮丞相这样的人物谈笑风生的!”
【点评】
就冲竺法深这句话,就知道这不是个高僧,还执着于世俗名利,何必出家?
【原文】
46.王中郎年少时,江虨为仆射,领选,欲拟之为尚书郎。有语王者,王曰:“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见闻而止。
【翻译】
北中郎将王坦之年轻时,江虨任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职务,想要推举王坦之担任尚书郎。有人把消息透露给了王坦之,王坦之说:“过江以来,尚书郎只由第二流的人担任,为何要把我算进去!”江虨听闻后,也就放弃了。
【原文】
47.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①。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②。”蓝田云:“汝所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注释】
①王述:封蓝田侯,故下文又称蓝田。转:调动官职,指升官。事行:事情实现,指诏命下达。拜:接受官职。
②文度:王坦之。杜、许:不详。
【翻译】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文书到了立刻前去就职。他儿子王坦之说:“应该谦让一下,让给杜、许。”王述说:“你不认为我能胜任这个官职?”王坦之说:“怎么会不能胜任?不过能够克制谦让一下总是一种美德,恐怕礼节上不能缺少。”王述感慨道:“既然堪当此任,何必故作谦让呢?别人都说你青出于蓝胜过我,我看你还是不如我啊!”
【原文】
48.孙兴公①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辞。既成,示庾道恩②。庾见,慨然送还之,曰:“先君与君,自不至于此。”
【注释】
①孙兴公:即孙绰。
②庾道恩:庾羲,生卒年不详,字叔和,小名道恩,庾亮的儿子。
【翻译】
孙绰写了《庾公诔》纪念庾亮,文中多有寄托思念友谊的章句。写完之后给庾亮的儿子庾羲看。庾羲看完很是愤慨,把文章还给孙绰,说:“家父和阁下的交情,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吧。”
【点评】
孙绰为人喜欢趋炎附势,所以常常被世家子弟所轻视。
【原文】
49.王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①。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于此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真痴。”
【注释】
①王长史:王濛,字仲祖。抚军:晋简文帝司马昱,登位前曾任抚军大将军,封会稽王。
【翻译】
王濛请求出任东阳太守之位,简文帝司马昱并不应许。后来王濛病重,临去世时,简文帝司马昱哀叹:“我有对不起王濛的事啊。”于是下命令委任王濛为东阳太守。王濛说:“人们说会稽王是个重情重义之人,确实如此啊。”
【原文】
50.刘简①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尝听记,简都无言。宣武问:“刘东曹何以不下意识?”答曰:“不能用。”宣武亦无怪色。
【注释】
①刘简:生卒年不详,字仲约,南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大司马参军。
【翻译】
刘简在桓温的手下当过别驾,后来又任东曹参军,向来颇是耿直刚烈,所以桓温很是疏远他。一次处理公事,刘简一言不发。桓温问他:“刘东曹你怎么不发表一下意见?”刘简回答:“说了你也一定不会用。”桓温听后却没有一点责怪的表情。
【原文】
51.刘真长、王仲祖①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识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长辞焉。仲祖曰:“聊以充虚,何苦辞!”真长曰:“小人都不可与我作缘。”
【注释】
①刘真长、王仲祖:刘惔与王濛,不赘述。
【翻译】
刘惔、王濛一起出行,待天色已晚,两人尚未进餐。这时有个认识他们的小吏送来饭菜请他们吃,饭菜虽然很丰盛,但刘惔辞谢了。王濛说:“聊以充饥而已,何必要拒绝人家?”刘惔说:“跟这种小人物,就不要有什么交情了。”
【点评】
名士之流骨子里的自傲与清高,并不可取。
【原文】
52.王修龄①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②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③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注释】
①王修龄:王胡之。
②陶胡奴:陶范。
③谢仁祖:即谢尚。
【翻译】
王胡之曾在东山隐居过一段时间,那时很贫困。陶范当时任乌程县令,就运了一船米送他。王胡之却拒绝接受,直言道:“我王胡之若是饥饿,自然会去谢尚那里索取食物,不需要你陶范施舍的米。”
【原文】
53.阮光禄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刘许,过事便还。诸人相与追之。阮亦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刘尹时为会稽,乃叹曰:“我入,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旁。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翻译】
阮裕去京城参加晋成帝的葬礼,到了建康时,没有去殷浩、刘惔家拜访,葬礼一结束就回去了。诸位好友知道后,一同前去追赶他。阮裕也知道这些名流会来追赶自己,于是更是加快步伐赶路离开,一直到了方山,其他人都追赶不上才停下。刘惔当时正要出任会稽太守,叹气说:“我若去的话,就在靠近谢安的小洲旁停船了,不敢再靠近阮裕的旁边。不然他要拿木棒子打人的,这人的性子啊,不会变。”
【原文】
54.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①看。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桓公甚不堪,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注释】
①覆舟山:地名,在如今的江苏南京城东北方向。
【翻译】
王濛、刘惔和桓温一起到覆舟山去观赏游览。一干人喝酒喝得酣畅了之后,刘惔放浪形骸,把腿放到了桓温的脖子上,桓温不堪忍受,抬起手将腿拨开。众人回来以后,王濛对刘惔说:“桓温怎么可以当面给人脸色看呢?”
【点评】
这当然是过分了,放荡不羁到别人身上,别人当然会不舒服,别说桓温,换其他人也不生气。骨子里,这帮名士对于桓温这样的大老粗还是有些看不起。
【原文】
55.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①必败,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当出于难犯耳。”桓作色曰:“万石挠若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注释】
①桓子野: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人。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万石: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
【翻译】
桓温问桓伊:“谢安既然预料到了他的弟弟谢万肯定要败,为何不劝劝他呢?”桓伊回答:“自然是因为不好劝,不敢冒犯呀。”桓温生气地说:“谢万是个无能软弱的庸人,这种人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好冒犯?!”
【点评】
然而谢安对这个庸才弟弟谢万非常欣赏和纵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简直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