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例报告,学经典战例心得体会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5 15:51:30

位于鸭绿江口外朝鲜西海面的大、小和岛,是美国侵略者的一个重要前哨阵地。在这两个岛上及其附近的椴岛、炭岛一带,盘踞着陆海空军情报机关人员1200余人,经常*扰朝鲜北部西海岸地区,并派遣特务潜入陆地进行破坏。岛上设有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窃听装备,日夜搜索与侦听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情报,给美机空战和轰炸活动提供保障。为了歼灭岛上的美国特务武装,拔除岛上的情报机构,消除中、朝军队的侧后威胁,1951年10月底,志愿军总部决定以志愿军空军第二、三、八、十师各一部配合志愿军第五十军所属部队攻占这些岛屿。

初战告捷

11月1日,志愿军空军首长向各参战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11月2日,志愿军空军出动飞机执行航空照相侦察任务。当日上午,第三师七团二大队起飞米格-15型飞机4架,由副大队长汪永楼率领,经车辇馆至椴岛、小和岛、大和岛进行照相侦察。当日中午,第二师四团起飞拉-11型飞机4架,由大队长徐怀堂率领,对上述岛屿进行了第二次照相侦察。这两次航空照相侦察,查明了岛上的部署和工事情况,为地面部队登陆作战提供了可靠情报。

11月5日夜,地面部队攻占了椴岛。为巩固登陆战果,11月6日下午,志愿军空军第八师二十二团二大队杜-2型轰炸机9架,各带炸弹多颗,由大队长韩明阳、副大队长夏万平、中队长马丕显、王静和飞行员唐洪章、宋志德、王光斗、赵金池、薛广山驾驶,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对大和岛进行轰炸。第二师四团一、二大队出动拉—11型歼击机16架,由副团长张华率领,从凤城机场起飞,与轰炸机会合后,担任直接护航。第三师七团出动米格—15型歼击机24架,在宣川西南身弥岛上空负责警戒,掩护轰炸部队执行任务。这次作战由于行动突然,各机种配合默契,未遭美机拦阻,轰炸机把全部炸弹投向大和岛上的目标,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

经过紧张的战斗准备,志愿军第五十军决定于11月30日攻占大、小和岛。为了扫清外围,11月29日23时15分,第十师二十八团派出10架杜—2型轰炸机夜间出动,由辽阳机场起飞,携带足够的炸弹和照明弹,在大队长姚长川、副团长王恩泽率领下,采用单机连续跟进的队形,对大、小和岛附近海面的军舰进行了轰炸。执行任务10个机组的飞行员依次是:姚长川、白云、俞秉柱、王忠、李宇、王恩泽、周正、张国祥、李增发、杨志华。这是志愿军空军轰炸部队第一次在夜间执行战斗任务。由于缺乏经验,没有炸中目标,但把在那里活动的几艘美国和南朝鲜的舰艇吓跑了,为登陆部队夺取大、小和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11月30日下午,担任主攻任务的志愿军地面部队,在前沿岛屿上做好了渡海作战的准备,只待配合他们作战的轰炸机群采取行动,就发起总攻。14时20分,第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大队长高月明、副大队长李源一、中队长柳文瑞、邢高科,飞行员毕武斌、杨大芳、张浮琰、宋凤声、梁志坚等人,驾着9架杜—2型轰炸机,由沈阳于洪机场起飞,携带63颗爆破*伤弹、18颗燃烧弹,以中队“品”字、大队纵队队形,经奉集堡出航。由于起飞后提前转弯,加上速度较大,编队按预定时间提前5分钟进入航线起点,超过了预定会合点2—3分钟才与担任直接护航的第二师四团团长徐兆文率领的16架拉—11型歼击机会合,编成联合机群,向大和岛上空飞去。

当联合机群经龙岩浦刚飞入海面上空时,突然遭到美空军30多架F—86型战斗机的偷袭,轰炸机编队三中队的宋凤声机组、梁志坚机组的飞机当即被击落。此时,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三师米格—15型歼击机,仍在按原计划向身弥岛上空飞行,不能起到支援掩护作用,形势十分险恶。在这紧急关头,传来了地面指挥员第八师师长吴恺的命令:“坚决前进,完成任务!”联合机群在带队长机高月明的率领下,一面组织火力反击美机,一面冲破拦阻奋勇飞向目标。轰炸机编队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且战且进,每架飞机的射击员、通信员都向美机开了炮。二中队张浮琰机组的飞机,两台发动机先后被击中起火,烈火和浓烟钻进了座舱,张浮琰顽强地驾驶飞机跟上编队,终因飞机失去操纵坠入海中,壮烈牺牲。三中队通信长刘绍基面部负伤,鲜血直流,仍然抱着机枪对准美机猛射,将一架美机击落。他开创了以活塞式轰炸机击落F—86型喷气式战斗机的范例。

攻占大、小和岛

这时,轰炸机编队已被击落3架,其余6架中有5架负伤,但在带队长机高月明坚定沉着的指挥下,始终保持队形,继续前进。美机又扑了上来,飞行员毕武斌驾驶的飞机在将要到达目标时被敌击中起火,他抱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驾着熊熊燃烧的飞机,将炸弹投向岛上目标,后飞机坠海,机组成员全部牺牲。其余战友们于15时21分到达目标上空,把全部炸弹倾泻在大和岛上,使美国和南朝鲜军特务部队的驻地变成一片火海。

轰炸机的勇士们顽强地抗击美机一次又一次地凶猛攻击,担任直接护航的拉—11歼击机上的勇士们也个个奋力拼*。位于轰炸机后方的由徐兆文、于长富、徐怀堂、赵旭、王延洲、周振东、何岳新、周宗汉组成的攻击队,和位于轰炸机两侧的由钱焕章、王敏、王天保、俞敦兰、刘卓生、染兆树、王勇、陈良平组成的直接掩护队,紧密配合,英勇拼搏,他们利用活塞式歼击机转弯灵活的性能及其3门炮的强大火力,在轰炸机编队周围1000米的范围内,一面与美机格斗,一面掩护轰炸机前进,直至轰炸机到达目标上空。空战极为激烈,大多数飞行员都攻击5次,少数飞行员攻击2次。副大队长王天保眼明手快,瞄准美机频频开炮,接连击落F—86型飞机1架,击伤3架。大队长徐怀堂击落F—86型飞机1架,中队长王勇、刘卓生各击伤F—86型飞机1架。美国空军大肆吹嘘的F—86型“佩刀式”喷气飞机,被志愿军空军老式的拉—11型活塞式飞机接连击落击伤。这是空战史上的壮举。

在志愿军空军完成轰炸任务后,志愿军第五十军攻岛部队于当晚乘船疾驶,迅速登岸,一举攻占大、小和岛,彻底捣毁了美国特务的巢穴。(白丁)(素材由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提供,新华军事整理)

经典战例之五:击落美国B-29型中型轰炸机

时间:1952年9月20日地点:上海崇明岛

经典战例报告,学经典战例心得体会(5)

1952年9月20日5时36分,我雷达兵部队在上海东南133公里处发现1架美国B-29型轰炸机,高度1500米,直逼上海市。

空军担负该地区防空任务的第2歼击航空兵师获悉情报后,即令6团飞行员何中道和李永年,分别驾驶米格-15型歼击机升空作战。当飞至崇明岛上空,距美机4公里时,美机首先开火射击。何、李双机急转弯绕到美机尾后对其进行攻击。从高度1500米一直打到200米,先后开炮4次,将美机击落,坠入海中。

这是空军歼击航空兵自1950年下半年开始独立执行国土防空作战任务以来,击落的第1架美国飞机。也是空战取得的首次战果。

B-29型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中型轰炸机,1942年9月首次试飞。该型机机长30.17米,机高9米,翼展43米,装有4台2200马力的“R-3350-79”型发动机,全重62425公斤。最大时速585公里,巡航时速366公里,实用升限9750米,最大航程6757公里,活动半径2400-3360公里,续航时间15-20小时,载弹量9080公斤。主要用于执行战略轰炸和远程轰炸任务,还可以作反潜、侦察和空中加油机使用。

1952年9月20日战斗,是我防空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的唯一1架美国B-29型中型轰炸机。(董长立)(素材由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提供,新华军事整理)

经典战例之六:夜歼美电子侦察机

时间:1956年8月22日地点:上海

经典战例报告,学经典战例心得体会(6)

1956年8月22日夜。

上海海关大楼大钟敲过11响之后,南京路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在渐渐地熄灭,黄浦江上来往如梭的船艇也慢慢地沿岸碇泊下来,沸腾的大上海,变得寂静而又安宁。

然而此时,担负上海地区防空任务的航空兵、高射炮兵、雷达兵和探照灯部队的指战员,正百倍警惕地注视着黑茫茫的夜空,随时准备歼灭侵犯我领空的敌机。

上海,是当时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市面最繁华的大都市,也是美国和国民党空军侦察侵扰的重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和国民党空军对上海地区的侵犯就没有停止过。在遭我歼击航空兵和防空部队的沉重打击后,他们在战术上作了一些改变,主要是由白天改为黑夜,入侵方式也多为贴海进入。特别是美国飞机大多采取临海飞行,每当我飞行员驾机升空拦截时,美机便立马向公海飞去,致使我机几次都扑空。

23时17分,我警惕的雷达发现一架美P4M-1Q电子侦察机,正贴着海面向我长江口上空飞来。

“呜——呜——”,航空兵某团指挥所里传出急促的战斗警报。

经典战例报告,学经典战例心得体会(7)

一等战斗准备!

刹那间,耸立在山丘上的雷达天线转动起来;跑道两旁串珠似的跑道灯立刻光芒迸射;各种战勤保障车辆飞快地到达自己的岗位;担任战备值班任务的团领航主任张文逸,从战备值班室的床上一跃而起,迅速穿好飞行装具,跑到起飞线,跨进飞机座舱……

张文逸坐在飞机座舱里,抑制不住战前的兴奋,凝神屏息地等待着指挥员出击的命令。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张文逸还没有听到指挥员的声音。

寂静,一片寂静。张文逸再次检查仪表和通讯设备,一切正常。这出击前等待进攻命令的滋味实在难受。张文逸此时急得心里发痒。

张文逸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空战,飞行技术在全团堪称一流,特别是近年来苦练夜航技术,多次考核都取得优秀成绩,加上他爱动脑子,在训练上和研究克敌制胜办法上,常有惊人之语,是团里有名的“智多星”。就在两个月前——1956年6月22日夜,一架美国P2V型海上侦察机到我领海外沿上空向我恣意挑衅,张文逸奉命起飞,一直跟踪监视了20多分钟,只是为了严格遵守我国的外交政策,才没有开炮击落它。后来美机见无机可乘,在公海上转了几圈,便灰溜溜地回去了。张文逸返航后,心里一直憋着气,眼巴巴地望着敌机在祖国大门外兜来兜去,可就是不能打。事情过去才两个月,美国飞机又来挑衅,他怎么能按捺得住心头的怒火呢?

而此时的指挥所里,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盯着标图员手中移动着的蓝色铅笔的笔尖。弯弯曲曲的蓝线直奔上海方向。大家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对向指挥员,好像都在说:“下命令起飞吧!”

可指挥员站在那纹丝未动。他知道,这次战斗不仅是一场严重的军事斗争,也是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现在美机刚刚侵入我领海上空,不能过早出击而落空,要有理、有节,一定要把敌机击落在我领海领土内。

果不出所料,标图板上的蓝线又转向东海,美机又飞回公海上空了。

这是美机近来惯用的战术,想以此来迷惑和麻痹我们,但对我高度警惕的空地勤人员,已行不通了。指战员们继续注视着美机的一举一动。

敌机入侵

23时54分10秒,美机突然改变航向,由公海侵入我领海上空,直向我浙江定海、宁波地区飞来。到56分,美机已侵入我领海上空8公里。祖国神圣的领空决不容侵犯!

“起飞!”指挥员坚定地发出命令。

张文逸接令后,驾驶米格-17Φ飞机,快速滑向跑道,腾空而起,直向敌机扑去。

张文逸熟练地操纵着飞机,爬升到了指定的高度。改平飞机、对正航向后,他又习惯性地检查了一遍机舱内的设备,仪表显示,飞机各类设备运转正常,武器电门在战斗状态。检查完毕,他目光迅速移向座舱外。凭着积累和掌握的气象知识,张文逸观察了一下空中的天气情况。当时,天空的云比较多,云的高度大约有6000米,很薄,淡淡地飘在空中,密度不算大,月光可以透过云层,水平能见度有5公里。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张文逸已经训练了多次,他非常有信心歼灭来犯之敌。

战机已经进入海上。在银色月光里,空中的一片片薄云从头顶掠过,脚下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泛着粼粼波光。张文逸驾机穿梭在海天之间,耳机里不时传来地面指挥所的引导口令声,他抑制住激动的心情,不断修正着航向,准确地向地面指挥所报告着自己的飞行状态,目光机警地搜索着前方空域。

智勇取胜

随着地面指挥所的正确引导,张文逸感到离敌机越来越近了。0时17分20秒,在上海东南方向衢山岛附近海面上空,张文逸借着月光,隐隐约约看到前上方有一架大型飞机正大摇大摆地向我内陆窜去。由于夜间光线暗,距离比较远,一下子很难判断是敌机。张文逸柔和地调整着油门,向前上方的飞机靠近。在距离400~300米,间隔500~700米的时候,终于看清了飞机的机徽。没错,是敌机。张文逸立即用暗语向地面指挥员报告,指挥员马上命令:“向敌机再靠近些,要三炮齐射,打,狠狠地打!”

张文逸按照多次演练的战术,迅速地向左压坡度,调整着跟踪动作,他把速度控制在400~420小时/公里,将自己的飞机修正的正好对准敌机的尾部,大约距离敌机600米的时候,张文逸用力按下发射按钮,只见炮弹的弹道如闪电般的从敌机的上方滑过。第一次没打着,此时敌机已发现被攻击了,拼命地想逃跑。“想跑,没那么容易!”张文逸冷静地控制着飞机,眼睛死死盯着敌机,轻轻地推了推油门,继续向敌机逼近。在距离400米时,张文逸又一次地按动炮钮,炮弹闪着红光,直向敌机扑去。这次敌机可没那么幸运了,一发发炮弹结结实实地打在了机身上,只见敌机左右摇摆了几下,又向前方落荒逃去。

此时,张文逸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敌机打下来”。由于距敌机太近,再次进入攻击有撞机的危险,他麻利地压杆、蹬舵、开加力,从敌机右下方脱离后重新占位。当张文逸驾机转至与敌机间隔约2000米时,发现敌机左翼根部中弹后已经燃起了一团小火。他立即向右机动,转至敌机下后方。敌机想凭借先进的机动性能,逃脱张文逸的追击,不时地增速减速,左右机动。张文逸早已识破敌机的把戏,他沉着地操纵着飞机,继续死死地“咬”住敌机不放。在距离敌机400米时,张文逸的飞机正好对着敌机的机腹,他轻轻地向后一拉驾驶杆,修正好方位,稳稳地瞄准敌机,手指猛地按下了炮钮。在夜色中,炮弹喷射而出,一串串炮弹像支支火箭,向敌机射去。刹那间,只听“轰”的一声,敌机凌空“开花”,摇摇晃晃地坠落到我衢山岛东南领海内。

“敌机被打掉了!敌机被打掉了!”张文逸一面激动地向地面指挥所报告,一面迅速脱离。他看着敌机坠海后,又在空中盘旋了一周,才驾驶战鹰胜利返航。23日0时46分,飞机安全着陆。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机场内却变成了一片庆祝胜利和迎接英雄归来的海洋。(王天军特约编辑杜裕青)(素材由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提供,新华军事整理)

经典战例之七:歼-5大战F-86

时间:1960年2月16日地点:福建、粤东沿海地区

经典战例报告,学经典战例心得体会(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