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6000万人,而地势狭小的山西,人口却已经达到了410万人。以此可知,为了平衡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明朝的移民政策,已经是势在必行。
洪武三年(1370年),那时明朝还没有完成全国统一,就已经正式开始了移民行动。
不过,在移民政策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阻碍的。
故土难离,故乡之情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十分难以割舍的情感。
即便是现在交通如此方便的情况之下,许多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要说“寸步难行”的古代了。
当移民政策下来的时候,许多人都知道一旦离开,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朱元璋剧照
于是,晋南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剧烈的抗拒情况。
而对待这些具有抗拒情绪的老百姓,朱元璋也是采取了先软后硬、软硬兼施的策略。
他先是命令官僚和部队,在晋南的地区四处宣传中原地区的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战事早已被平定的事。
并且,朱元璋还承诺,只要将家族迁往中原地区,一家人就免交三年赋税。
如此诱人的条件,的确吸引了一批“先头部队”迁出了晋南地区。
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还是原本的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才躲在晋南来的。
而大部分的晋南地区的人,仍然是不为所动。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朱元璋针对这些人,又开始实行强硬的措施。
他让当地官员制定了徙民条例,然后命令军队,按照条例中"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强行驱赶这些老百姓进行迁徙。
除了这些以外,明朝政府还想出了一个在如今看来十分狡诈,甚至有些缺德的招数。
因为在当时晋南四处都是群山峻岭,人口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去排查的话,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当地官府就想出了一个损招。
官方预先在山西各地张贴告示:除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道,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
晋南槐树
结果,山西各地的老百姓都对此信以为真,于是纷纷举家赶往洪洞县大槐树下面。
而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赶到洪洞县,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突然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之后命令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
凡是不从者,官府便用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慌忙赶来。
现场顿时出现了一片“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
后来,当晋南地区的人口迁徙逐渐成为了一个习惯性政策的时候,明政府又出台了相对来说更加官方、正式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