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礼佛大忏悔文》中写道:“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其中“相”指的是三十二种大人相,而“好”则是八十种好。
这两个字都代表着佛经过修行后,福德圆满感召出来的身体相貌,其中就包括“卍”字的庄严相。指的是修行成佛后,其福报和智慧都是圆满的,也有功德无上之意。
图5
《长阿含经》上说:卍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但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中,却成了佛陀的第八十种好。
无论是代表了相或者好,但位置都是在佛的胸前。不过也有其他佛经记载:“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修行圆满后,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卍”这个符号。
值得一提的是,《十地经论》中记载,悉达多(释迦牟尼)未成佛时,胸臆间就已经有了功德庄严金刚“卍”。但这个符号并不是有了佛教以后才有的,而是很早就出现在古印度。
图6
在印度,“卍”这个符号叫做swastika(译作室利靺蹉洛刹囊),由Su(吉祥)和Asati(有)两字合成,是一个寓意吉祥的符号,被称为吉祥海云,也称作吉祥喜旋。
然而,“卍”并非单单出现在古印度,古中国、古印度和古玛雅文明的世界范围内,都陆续发现了“卍”的字样。
由于其分布的广泛性,一般认为它与太阳崇或火相关。但截止到目前的考古研究,“卍”最早还是出现在印度。
图7
因为在古代印度文明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专家发现了2500余枚刻有各式各样图案的印章,比如象形文字的图案,或者五到六个符号等,其中也包括“卍”。
虽然很多文字至今都没有被解读出来,但“卍”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