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高大的白胡子老人,身穿一套褪色的灰布制服,腰上系着一条长可及地的皮围裙,走上前来,举手敬礼,他戴着一顶红星军帽,太阳晒得黧黑的脸,露出了没有牙的笑容。
赏析: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红军忠厚老实、勤劳能*特点。
2.“你在洪洞没法做买卖,”他说,“他们连你拉的屎也要征税。”
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阎锡山和地方官吏苛捐杂税众多,人民苦不堪言。表现了老李对他们的痛恨和不满。
3.这里的工作值得干。
赏析:写出了老李对现在工作的喜欢和肯定,表现了他对红军的喜爱和拥护。
4.他很得意地指着他写的歪歪斜斜的字,好像是带着污泥的鸡爪子在干净的地席上留下的脚印。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李写的歪歪斜斜的字比作带着污泥的鸡爪子在干净的地席上留下的脚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李刚学会写字时的情状。
5.各村都准备大事欢迎,农民们在道路两旁向凯旋的部队欢呼。
赏析:写出了农民对红军的喜爱和拥护。
6.农卫队举着红缨枪肃立致敬,少先队向他们唱红军歌曲,姑娘们和妇女们送来了点心,茶水,水果,热水——这是她们仅有的礼物。
赏析: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凯旋的部队的热烈欢迎和庆祝的情景。
7.除非我马上出去,否则就可能走不了:封锁线上的最后一道隙缝可能给堵上了。
赏析:用了“除非……否则……”的句式,突出了“我”如何离开的问题非常严峻,让我焦急不安。
8.他们一天到晚在操练开步走,打球唱歌。有些晚上还演戏,每天晚上整个城里都歌声嘹亮,住在营房或窑洞里的各个部队的战士都朝着山脚下大声高唱。在红军大学,学员们一天学习十个小时,异常努力。城里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群众教育运动,甚至外交部里的小鬼也每天要上文化课、政治课、地理课。
赏析:写出了当时保安人们生活的平静、泰然、丰富多彩。
9.你从来没有听到有人诉过苦,尽管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某种疾病,很多人患胃溃疡和其他肠胃病,这是多年吃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所造成的。
赏析:突出了战士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10.不过外交部好奇的旁观者还是津津有味地把它吃了:因为里面的好作料太多,浪费可惜。
赏析:写出了外交部好奇的旁观者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特点。
11.在中国任何地方,凡是抱有具体政治信念的青年身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都是很明显,不仅是作为一种哲学,而且是作为宗教的一种代替品。
赏析:运用了“凡是……都……”、“不仅……而且……”的句式,突出了俄国在知识青年中间产生着支配性的影响。
12.有时甚至在穷山僻壤之间,你也能发现红色农民也知道一些像意大利征服阿比西尼亚和德、意“侵略”西班牙这样的基本事实,说这两个国家是他们敌人日本的“法西斯盟国”!
赏析:突出了红色农民对西班牙内战的发展极其关心,反映了共产党的报告和宣传非常成功。
13.中国共产党人头上的灾祸像强劲的台风一样袭来。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国共产党人头上的灾祸比作强劲的台风,突出了此时中国共产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14.李德躲在一条内河小船的草席下,经过六天六夜的惊险旅行,才从广州偷渡到红军前线,到了江西苏区首都瑞金。
赏析:写出了李德偷渡到红军前线,来到江西苏区首都瑞金的不易。
15.冬服的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保安和吴起镇的被服厂。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订单比作雪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服的订单非常多。
16.我最后一次走过保安的大街,越是走近城门,越是感到恋恋不舍。
赏析:写出了“我”对苏区的不舍。
17.人们从办公室伸出脑袋来向我道别。我的扑克俱乐部成员全体出动来送行,有些“小鬼”陪我走到保安城墙根。
赏析:写出了人们对“我”的不舍。
18.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赏析:写出了“我”为离开苏区的难过和不舍,“我”已经和苏区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在那个包里,有我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是第一次拍到的中国红军的照片和影片——还有好几磅重的共产党杂志、报纸和文件。
赏析:写出了“我”的包非常重要,必须把它找到!
20.我在西安府一个朋友家里整宵没有合眼,不知道我能不能再见到无价之宝的那个包。
赏析:写出了“我”当时的焦急不安,非常紧张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