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是复旦大学“思想道德基础课”的讲师,1981年出生的她,从小读书成绩就很好,还不满28岁就当上了复旦大学的讲师。因外形靓丽,讲课风趣,她在2010年“意外”走红于网络。
出版过图书,上过央视节目,一度被评为“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的陈果,却在2013年因为在央视《开讲了》节目中读错了“耄耋”二字,被打落神坛,消失于“网红教师”界。
有人为陈果抱不平,指出“耄耋”二字在现代不常用。而且古汉语太难学,仅仅因为这两个字就大搞“文字狱”,对陈果来说不公平。
也有人严肃地指出,“耄耋”二字乃是基础教育课本里出现的词汇,小学生都应该认得,作为一位大学讲师却把它认错,可见其“浪得虚名”。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陈果就遭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像是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然后迅速消失在“网红”的宇宙空间。那么在这件事情上,陈果究竟又做错了什么呢?
一、问题与读错“耄耋”无关在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首先要排除的,就是因为陈果读错了“耄耋”二字。读错某个字、词,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即便是教师也不例外。
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摄像机前面讲课的时候,不同于撰写论文、出版书籍。在后面两种情况下,教师是有机会反复修改“创作成品”的。
有实体作品出版的经验的人都知道,一部书从成书、投稿,到编辑初审、二审、三审,再到最后交付印刷“校对”,整个过程当中至少要经过少则四五遍,多则几十遍的“反复修订”。
这种“修订”除了涉及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主要还是作者的“语法错误”和“错别字”。纵然经过多人多次“校对”,很多名家的作品在面世后,甚至是反复再版后,当中仍然会有错别字。
这件事情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精心写作尚且如此,更何况教师在讲台上“即兴演讲”教学呢?
有一部分教师讲课时是“照本宣科”的,他们一般只会低着头照着课本逐字逐句地念,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讲课时,就好比是上演了一场“脱口秀”。
这些教师可能讲着讲着就“嘴瓢了”,或者脑子突然短路了;偶然有一个常见的字词想不起来怎么读,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问题根源是成名的基础不牢靠但是为什么陈果读错了一个词,结果就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呢?说穿了,还是因为陈果太年轻,本身成名的“基础”并不牢靠。
试想一下,假如2013年站在《开讲了》讲台上的人不是陈果,而是鲁迅先生,他老人家要是把“耄耋”读成了“毛至”,人们又会说点儿什么呢?
我想即使不会有专家站出来说,“耄耋”在上古书籍中的读法本来就是“毛至”,也没有人会因此否定鲁迅先生不是一个“好讲师”。
那么问题又来了,陈果一次犯错就被众网友们给“轰趴下来了”,这件事情难道怪网友们“势利眼”吗?其实也不是。
鲁迅先生偶尔犯个错误,并无损于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那是因为他在文学领域上旷古绝今的建树。
而陈果这位女老师,大家回想一下,她出名的原因是什么,出名时得到的外号又是什么。想明白了这些,就会知道她的出名,存在“先天不足”。
陈果是被她的学生“捧红”的,学生捧她的理由有二:一曰“美”,二曰“诙谐”。先说学生赞颂的陈果之“美”,并非心灵之美,而是“时髦”的皮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