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
清明节,生平第一次,认真的、用心的开始准备各种仪式所用的祭品。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清明节是最好的思念故去友人的时候。
采购需要用的物品时,发现有半成品,也有成品,价格不一。成品到不需要花任何的心思,只需要有流程就好,空手出门,到空手回家。
整个过程,只需要带个手机便可,也许科技的发展,以后连手机都不需要了,刷脸走遍天下,或者如科幻片里的桥段,给身体植入一个芯片,一切都随手拿取,背后的交易,与动作一气呵成。
好似化繁为简,简到一切好似没有发生,只留下了流程,没有了流程,那思亲、想念、祭奠的意义又将何存。
当然,曾经的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忽略了祭祖过程里所有的细节,忽略了背后的意义,忽略到整件事情可有可无。可有到一切从众,可无到可以被任何一件事情替代。
如果一直这样的发展下去,节日的意义还能否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当然,这与每个家庭的家风有关,我家恰恰是失传的一家。
O2.
记的儿时每逢节日,奶奶就会提前好几天准备相应的食材、物品。清明节、端午节、住新房、春节、中秋节、腊八节、冬至等等。
虽然那个时候不记得也不懂节气、节日,但会通过农忙时爷爷口中听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通过奶奶忙碌的身影,就会吃到相应的美食。
那个时候,最幸福的就是看见奶奶为美食忙碌的身影,最痛苦的是听到爷爷口中的节气,农忙的时候总是被奶奶拖着下地。
农耕的生活与文化,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得到了传承。对美食充满了期待,对劳动充满了痛苦,这一切又被童真的烂漫一笑抛却到脑后。
O3.
来到古来稀的姑姑家,突然看到清明节该有的食物,霎时间,有点断片,也许是好久没有看到它有点生疏,也许是这些记忆正在被淡去。
临走之时,姑姑一直忙碌的准备着给父亲和弟弟,备着三份农产品以及儿时节日才能吃到的各种美食。
在他们这一辈人的生活场景里,依然保持着那份对上天的虔诚,保持着对美食的静笃。
O4.
回归
科技的发展,工商业文明的延展,确实可以让我们空手出门,空手回家,也可以空掉姑姑准备的所有,也可以空掉农耕的一切文化和传承。
但,也空掉了姑姑的一片赤诚,也空掉了节日的意义,也空掉了思念的美好,更空掉了一颗赤子之心。
物质越来越发达,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大,信息接受的越来越快,却依旧填不满饥渴的心。
饥渴到连那一丁点对美食的期待多没有了,有人说,一开始对生活充满期待,但一次次的被失落回馈以后,渐渐的没有了期待。多么痛的领悟!
不惑之年的自己,因为学习的缘故,开始躬身用心一切事物,所以,用心的买来了半成品的物品,持续几乎一年的抄经,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用心的为已故的友人准备一些祭品时,那份思念的美好,陪伴的感动、感恩,全部涌现出来。
我相信那一刻,是思念、是感恩、是祭奠带来的最幸福的瞬间,就那么平凡的,静静的,徐徐而来。
O5.
节气、节日,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感知,是对大自然的虔诚,是农耕文明时代,是一切行为活动的参考。
而今工商业文明的发展,使我们可以背离曾经养育我们的土地,当然,这样的传承也就没有了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新中国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出生在地道的农民家庭的我们,虽然已经脱离土地对我们的束缚,但我们却没有得到像农业文明那样的传承来适应新时代工商业文明。
八零后属于在转折阶段最痛苦的一批,从小受到农业文明的传承,却成年于工商业文明的时代。确实该丢掉农业文明的传承,建立新的工商业文明。
但,却找不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承者,八零后成了工商业文明阶段自己摸索的一批人,也成了赋予时代转折使命的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充满无限的恐惧、挑战,这是时代的洪流,不能适应,便是痛苦,随之被淘汰。
O6.
农耕文明的传承里,真的需要彻底摒弃,还是有一些是有益,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制约的。
工商业文明的建立,又该如何开始,养家陪娃、学习,如何取舍。欢迎大家的留言!
如果您正被生活毒打,正被疾病缠身,也有了痛苦的领悟,如果内心还有那么一丝不甘,还有那么一点点怒,请您联系我,或者身旁的心理学工作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致所有的八零后!
对于社会,成长是一份贡献,对于自己,成长是一份自由,对于孩子,成长是一份责任,对于幸福,成长是绕不开的路。愿天下所有人平安、健康、快乐!
关注我 成长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