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nc. Magazine
一些性侵研究显示,许多女性在成年之后,才第一次体会到愤怒。
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压抑愤怒,可能来自于童年亲密关系中的防御行为。
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ta是无能为力的,可能感觉不到愤怒的情绪。最有可能的应对手段,是
使用了分离(dissociation)或抑制(repression)等防御措施(Eckstein等,2006)。
当大环境不同情、不回应、不支持ta的需求时,防御系统就会被激活。因为即使是表现出了愤怒,孩子也明白,这会让ta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但压抑的代价是什么呢?
被压抑的愤怒并不会自行消失,而是转化为两种主要情绪,一种是自责(内疚),另一种是泛化的焦虑。
愤怒的“显性”表达,才是自我疗愈的开始
要表达我们在上面所说的“自信愤怒”,关键是多进行“I-statement”(以“我为开头的叙述”)。
比如:我难以接受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很生气/我感觉很不好/我没有你说的这么差。
在这个过程中:
重要的是要谈论你的感受,而不是关注他人的行为或言语;
把问题语境化。避免使用“永远、每个人”这样的词语……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
谈谈你想要什么。比如:“我只想让你也给我们留点时间”。
你可能觉得这种方法很扯淡。因为在现实情境下,说出这样的话不太容易。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显得可笑,或者“不够有力量”。
图/Unsplash
但这些话的背后是真正的自尊自信。自信,意味着以适当的语气直接表达愤怒,不贬低他人。
没有捷径,我们需要无数次练习的,正是这种“不含敌意的坚决”。
为了能做到这点,这里有7个心理技巧可以借鉴:
1)承认它。
坐着别动,不要逃跑,把自己当成一个有点情绪化的孩子。感觉到这种情绪是可以的——不要告诉自己“你要冷静下来”、“忍忍就过去了”。
2)找到真正让你愤怒的是什么,与“内在的自我”交朋友
愤怒是一种常被用来掩盖“核心伤害”的次生情绪。它的背后可能是恐惧、脆弱、失控等让人相当不舒服的情绪,所以人们下意识地转变为愤怒模式。
你愤怒的是“当下的事件”还是“被勾出的历史情绪”?有时激起愤怒感觉的,可能是当下的某个“开关”所唤起旧的自我怀疑。
……
不管这是什么,当这些防御机制被创造时,那个“我”通常还是年幼的、恐惧的、易受伤害的。与“那个自己”交朋友,需要你足够温柔、宽容、稳定和安全。
愤怒只是情绪的冰山一角
Men For Change, The Online Healthy Relationships Project, 1998
3)认知重构(reappraisal)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你愤怒的对象准确吗?
愤怒的经历往往与认知扭曲有关,比如对事件重要性或应对能力的误解。一个愤怒的人往往会“过度泛化”别人行为的含义,并把自己的行为“窄化”为二选一(做/不做)。
4)练习一种名为“心理疏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的技巧。
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停下来,想象自己在未来回顾这件事,或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想象ta会怎么建议。心理疏离并不会完全消除你的情绪,而是鼓励你使用第三人称和自己交谈,并随后采取更有建设性的态度;
5)格式塔练习。
使用格式塔心理咨询流派的“空椅子”技术,把一把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对面,想象你生气的那个人坐在椅子上,练习你想说的话;
6)打破内心的“阻滞”,你需要先学会以次充好。
在愤怒的表达练习中,“是不是足够好”并不重要,不要指望立竿见影的成功。你可以从说出粗略的想法开始,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更加熟悉时,就可以慢慢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