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盛名,后蜀亡国后又生占有之心,但又恐直接召见招人非议。
于是便趁着封赏孟昶时对其家眷也一一进行赏赐,这样花蕊夫人等人接受九五至尊封赏后必定会入宫面圣谢恩,如此一来见面便也就顺理成章。
费氏入宫谢恩当日按照辈分跟随在孟昶的母亲李夫人之后,赵匡胤一见花蕊夫人姿容便志在必得。
根据史*载仅七日后孟昶便暴疾而终,享年四十七岁,他的死因不详,历史上对此众说纷纭,相当一部分学者研究后指向亡于太祖毒手。
后来,赵匡胤大肆操办孟昶的身后事,还追封其为楚王,逝者已矣,生者却仍道阻且长,为亡夫身着缟素的花蕊夫人在丧仪之后,还要依律入宫谢恩。
一入宫门深似海,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赵匡胤顺势将花蕊夫人强留宫廷,命其侍宴。
面对皇命,无所依傍的花蕊夫人身不由己只得听从,席间素闻花蕊夫人才名的太祖在欣赏美人容色大饱眼福之余,又要求她即席吟诗。
花蕊夫人作了一首离蜀幽怨别绪的诗后,又作一首《述国亡诗》,令太祖感慨非凡,宴后将其留在宫中封作贵妃。
这首《述国亡诗》共四句,即:“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此诗讲述了后蜀亡时,宋军兵临城下,不战而降的蜀军齐齐褪下铠甲,放弃抵抗。
十四万士兵之中更是没有一个守家卫国的好男儿,国君最终也在城楼上竖起了象征着投降的白旗,而前朝军政情况如何,自己这个深宫妇人又从何而知呢?
花蕊夫人在诗中将阵前将士的状态、国君的行为与自己的处境情况概括阐述,以反问的形式道尽国破家亡的辛酸无奈,更反讽国君、将士及满朝文武臣子等男子的软弱无能。
这些人放弃抵抗甘为敌国俘虏,丑恶百出,与自身空有爱国热忱却因一介妇人身份,只能困囿后宫听从命运安排的花蕊夫人,形成鲜明对比,直面抨击女性一直以来被视作亡国祸水的错误言论。
后来,一直居于宋朝后宫备受皇帝宠爱的花蕊夫人,死于太祖之弟赵光义箭下,即后来即位的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射*花蕊夫人,虽名义上打着为兄除患这样冠冕堂皇的幌子,实则更偏向于宋廷储位权力之争,花蕊夫人极有可能只是枉作皇权博弈的牺牲品。
无论是“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还是“妾在深宫哪得知”、“更无一个是男儿”,都道尽红颜祸水、妖妃祸国的表象背后男权统治的腐败无能,更是毫无担当地推卸责任。
十万男儿不在阵前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反而集体不战而降,从君到臣皆是诗中口诛笔伐的对象。
而古往今来,男权笼罩下的舆论走向从来都是不省己身只一味地将统治者的昏庸怠政之错怪怨在女性身上,这正是封建时代人权不平等的悲哀缩影!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词批“红颜祸水”》孙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