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天还未亮,城市的街头仍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而我,却早已起床,忙碌地准备着这场期盼已久的同学聚会。三十年了,自从初中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虽然建立了同学群,但真正能见面的机会却少得可怜。这次聚会,我精心挑选了十五个人,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来。我想象着两桌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聊着往事,喝着美酒,心中满是期待。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却打乱了我的计划。是赵建国,当年的“调皮大王”,那个成绩一般却总能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的男孩。他告诉我,他和李海洋一起过来了。李海洋?这个名字瞬间在我的脑海中炸开,那个曾经的“风云人物”,成绩优异,篮球打得棒,长得也帅气,是无数女孩心中的暗恋对象。毕业后,他考上了大学,据说在省城过得风生水起,可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在同学群里露过面。
我匆匆赶到饭店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外头的风刮得脸生疼,一辆老旧的面包车静静地停在路边。赵建国穿着一件掉了皮的夹克,拎着两袋土特产,乐呵呵地向我走来。而当他身后的那个人下车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李海洋吗?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毛衣,脚上的鞋子旧得起了裂纹,头发也花白了大半。他抬头看见我,笑了笑,那句“老班长,好久不见”虽然声音熟悉,但他整个人却显得疲惫又憔悴。
包厢里已经热闹非凡,十五个通知到的同学都已到齐,正聊得热火朝天。看到赵建国和李海洋进来,大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一阵喧哗。赵建国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而李海洋只是微微点头,找了个角落默默地坐下。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却始终没有怎么说话。我心里五味杂陈,眼睛总是不自觉地往他那边瞟。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赵建国开始讲述他这些年在外闯荡的经历,从摆摊卖水果到开小工厂,虽然挣了点钱,但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羡慕。然而,赵建国却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但今天,我最想敬的人,其实是李海洋!”
包厢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李海洋。他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摆手推辞。赵建国却叹了口气,缓缓道出了李海洋这些年的遭遇。原来,他在省城原本过得不错,可后来得了重病,为了治病,把房子都卖了,现在一家人租房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不愿意向同学们诉苦,是赵建国硬问出来的。
听到这话,包厢里一片哗然。有人忍不住问:“海洋,这是真的?”李海洋低着头,脸涨得通红,手里的酒杯微微颤抖。他低声说道:“是真的又怎么样?咱们都三十年没见了,我今天来,就是想看看大家,回忆一下当年的日子。”
他的话让包厢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小声说道:“海洋,当年的事儿咱们都记得,你帮过多少人?现在你有难,咱们不能不管。”另一个同学也站起来附和道:“对啊,咱们这群人里,有能力的多出点,没能力的出份心意,你别跟我们见外。”
李海洋咬着嘴唇,眼圈一下子红了。他哽咽着说道:“谢谢,谢谢大家……可是我真的不能要你们的钱。”赵建国一拍桌子,大声说道:“行了,别废话了!今天这饭钱我包了,剩下的钱,咱们每人凑点,帮海洋一把!”话音刚落,大家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怎么帮忙。
我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眶不禁湿润了。三十年过去了,大家都不再是当年的少年,但这份同学情却一点也没变。最终,我们凑了几千块钱,硬塞给了李海洋。他推辞不过,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下来,一个劲儿地说着谢谢。
聚会结束时,李海洋拉着我的手,声音哽咽地说道:“班长,这次聚会我真没白来,咱们同学的情谊,我这辈子忘不了。”我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海洋,别这么说,咱们是同学,就应该互相帮助。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们。”
后来的一年里,我听说李海洋的身体渐渐好转,老婆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而我们这一群同学的联系,也比以前更加紧密了。每当想起正月初七的那场聚会,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三十年的光阴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带不走那份深厚的同学情。
那场聚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财富和地位或许能让人一时风光无限,但真正能温暖人心的,还是那些在你低谷时愿意拉你一把的人。正如李海洋临走前说的那句:“班长,下次聚会别忘了叫我啊!”这句话,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因为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同学情将永远铭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