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古文原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6 08:59:04

文/C叔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古文原文(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是不是辛弃疾最好的词,我不敢确定,但肯定是一首让你“无法逃离”的词。

一方面,如今有一家让你很难逃离的互联网公司以此为名,另一方面,即使你不明白这首词用到的任何典故,只要读到最后一句,就能感受到某种意境,仿佛置身其中,无法忘怀。

这首词其实并不复杂,你肯定听过这样的解析,这是一个元宵节的夜晚,热闹与喧嚣中,却有一位女子与这世界格格不入。有人说,辛弃疾是在写他自己,壮志难酬,孤掌难鸣。

这是一首公认的好词,但也有人提出反对声音,认为这不过是一场俗套的“艳遇”,辛弃疾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为追寻美人踪迹,寻找千百度,终于在灯火阑珊处,觅得佳人。

甚至有知名学者认为,辛弃疾不过是个“油腻”的老男人,他的词经常莫名其妙拉女人出境,格调不高,这样的词又何谈境界?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古文原文(2)

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又说,辛弃疾的词是人生最高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一边是油腻老男人,一边是人生三境界,那么这首《青玉案·元夕》到底写了什么?说它好又到底好在哪里呢?

故事要从一次“生死时速”讲起。

一、一见三叹息

正月十五元夕节的当晚,辛弃疾在宣德门见到比城楼还高的巨大灯山,皇帝在城楼上出现,接受臣民的欢呼,辛弃疾转身看到身后奔涌的人群,往事像潮水般将他淹没。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建康城。京东招讨使旗下统制官王世隆,急匆匆进宫报告宋高宗,辛弃疾回来了。

宋高宗赵构亲自接见,他有些意外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听他诉说这段日子的经历,边听边发出感叹。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古文原文(3)

赵构到底在感叹什么?

就在一年前,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决定再次南侵。

完颜亮曾写过一首诗: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此时他觉得是时候去西湖转转了,于是发动南侵,而打仗自然需要军费,他便以借民间五年税钱的名义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极大地激起民愤,中原各地民众纷纷起义反抗。

当时在济南也有一支起义军,为首的名叫耿京,从6个人起兵,到后来发展到25万人。辛弃疾也在起义之列,在山东历城拉起一支2000人的队伍,加入了耿京。

由于辛弃疾参加过金朝的会试,所以被耿京任命为掌*。

青玉案元夕古诗全文,青玉案元夕古文原文(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