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八周年说说心情短语,结婚15周年一路走来不容易的说说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5-04-20 14:44:17

那个夏天,赵大勇的额头上添了许多皱纹,眼角的纹路深了,背也驼了点。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手上的茧更厚了。

"咱家有我一个人下岗就够了。"吃饭时,我愧疚地说,看着桌上因为省钱只有青菜和一小碟咸菜的简餐。

"傻丫头,"他轻轻拍我的肩膀,"咱们要相信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他夹起一筷子青菜放在我碗里,"你看,这白菜多嫩啊,比肉都香。"

那年冬天格外冷。小区的供暖时断时续,我们省着钱,只能靠煤炉取暖。夜深人静时,煤炉里的火光照着赵大勇疲惫的脸庞,却掩不住他眼中的坚定和温柔。

"要不,你去找找*?"他犹豫着说,"这都快过年了。"

我摇摇头。自从嫁给赵大勇,母亲几乎断绝了和我的往来。她觉得我丢了她的脸,嫁给一个"没出息"的老男人。

"算了,过几天发了年终奖,咱们好好过个年。"赵大勇安慰道,"我托人给咱买了两斤猪肉,过年能吃顿饺子。"

我琢磨着学点手艺贴补家用,便开始做手工布艺娃娃。起初生疏,缝出来的东西歪七扭八,像个小丑。赵大勇却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我做的第一个布娃娃,还给它起名叫"希望",用旧报纸包好,放在我们卧室的柜子里。

"多难看啊,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我嫌弃地说。

结婚十八周年说说心情短语,结婚15周年一路走来不容易的说说(5)

"第一次哪有做得好的?慢慢来。"他认真地说,"我当年学修机器,第一次差点把手指搅断,师傅都说我笨手笨脚的。"

就这样,我每天在家做布艺品,他下班回来就帮我整理布料,剪裁难处理的厚料子。那双修理过无数机器的手,在针线活上居然也那么灵巧。

"我妈是裁缝,小时候看她做过,多少学了点。"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

二〇〇八年春天,街道办举办"巧手达人"比赛。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带着几个布艺作品前去参展。那天天气阴沉,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赵大勇特意请了半天假,陪我一起去。

评委们看到我的作品,皱起了眉头:"这些看起来很粗糙啊,手工不够精细。"一位打扮时髦的女评委用笔尖点了点我的布娃娃,语气里带着嫌弃。

我心里一沉,差点就想退出比赛。赵大勇站在一旁,握紧了拳头,却没说话。他知道这种场合,说多了反而不好。

回家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我们共打一把伞,他把伞柄歪向我这边,自己半个身子都淋湿了。

回家后,赵大勇看我愁眉不展,便问明了原委。他二话不说,骑车到厂里,硬是从技术科的小李那借来一本外国手工艺杂志,又从老物件堆里翻出一副老花镜给我戴上。

"你最近熬夜做手工,眼睛肯定累,带上这个。"他细心地帮我调整镜架,"咱再做一个,这次慢慢来。"

结婚十八周年说说心情短语,结婚15周年一路走来不容易的说说(6)

那副老花镜是他父亲留下的,镜架都有些变形了,却意外地适合我。戴上后,针线活确实清楚多了。

那段日子,我们常常忙到深夜。屋子里只开一盏二十瓦的小台灯,省电。他下班回来就帮我收集各种小零件作装饰。有次他带回来一些废弃齿轮和铜片,小心擦拭干净后,做成了布艺娃娃的胸针和纽扣。

"这些可是好东西,厂里德国进口机器上拆下来的,不用白不用。"他眯着眼睛,满脸成就感。

这种工业元素与布艺结合的创意,让我的作品焕然一新。我试着把这些金属装饰与棉布、绒线结合,做出了一系列"工业风"布艺娃娃。

"我看行,挺特别的。"赵大勇拿起一个小娃娃,满意地点点头,"没见过这样的,肯定能吸引人。"

比赛那天,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展台前三三两两的人群中,一位白发老者在我的作品前站了很久,突然喊道:"这不是老赵的手艺吗?我认得这些零件的处理方式!"

老者抬起头,看着站在一旁的赵大勇:"老赵,真是你啊!"

原来是厂里退休的老工程师肖师傅。他一眼就认出了赵大勇改装的零部件。

"老赵啊,你还记得八七年那台从德国进口的磨床吗?厂里谁都修不好,就你琢磨出来了。"老工程师拍着赵大勇的肩膀,向周围人介绍起来,"当年厂里刚上进口设备,说明书都是德文的,没人能看懂。这小子硬是靠着图纸和零件编号,一个个对照,熬了三天三夜,把机器修好了。"

结婚十八周年说说心情短语,结婚15周年一路走来不容易的说说(7)

赵大勇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脸都红了。我惊讶地看着他,这是我从未听他提起过的故事。

"要不是他,那批订单就要赔个底朝天。"老工程师感叹道,"一晃都二十多年了,当年厂里要送你去进修,是你自己放弃的,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可惜啊,可惜。"

那一刻,周围的参展者和评委都看向了赵大勇。他那双常年和机器打交道的手,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这些零件处理得很专业,"一位评委走近细看,"难怪作品这么特别。"

回家路上,我问起这事。赵大勇沉默许久,才轻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他的语气平静,眼神却闪烁着往日的光彩。

"为什么从来不跟我提起?"我追问道。

"有啥好说的,过去的事了。"他摆摆手,"当时厂里效益好,有个德国技术交流项目,厂里推荐了我。可俺爹当时病重,需要人照顾,俺娘又早早去世了,只能放弃。"

晚上,在煤炉的火光下,赵大勇终于讲述了他的故事。原来他曾是省级技术能手,在八十年代末期参加过全国技术比武,获得过三等奖。他有机会出国深造,却因家庭变故放弃了。

后来厂里效益不好,他默默无闻在一线工作,还用积蓄资助过几位年轻工友上技校。

结婚十八周年说说心情短语,结婚15周年一路走来不容易的说说(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