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突然想写这篇文章了,因为还有两天就要开大学毕业20周年的同学会了,或许是心血来潮,或许是怀旧,或许啥原因都没有,就是单纯地想写一写。
还有两个多月又是一年的毕业季,又有许多大学生带上分离淡淡的伤感,带上不舍离开的依恋之情离开了自己生活了三到四年的美丽大学。
比20年前的今天晚两个多月的一天,我也正式从大学毕业,离开了自己喜爱的美丽的大学校园。
想想20年前的情景,那天傍晚,我带着一蛇皮口袋的行李与我一很好的同学老徐,从川大磨子桥坐55路公交车到火车北站。准备从成都坐火车到东莞去打螺丝。也不晓得,现在55路公交车的路线变没了?
那正是夏天,到火车北站后,傍晚的夕阳显得特别落寞,我看着广场上一大堆托着行李,即将乘坐火车到远方的人,瞬间便涌上一种想哭的冲动。
老徐当时是为我送行的,我当时对他说,我说:“我现在好有一种背井离乡的感觉哦”。
老徐说:“人生是这样的,慢慢就好了。”
那个场景我隔着20年,到今天都还记得特别清楚。
一晃就是20年了。
20年前,大概是2005年的5月份,临近毕业前,我每天开始写自己的大学回忆录《大学记录》,后来我把名字改为一个很有文艺范的名字《大学里的栀子岁月》,大概写了10万多字。
写好一篇主题就发一篇在川大论坛BBS——“蓝色星空”上,BBS这玩意儿,现在已经没了。
几乎每篇发上去后,就能进入论坛首页的推荐区和精华区。就像现在有些写公众号的大V一样,每写一篇出来,就能冲上新榜的前几名,比如有个公众号叫“九边”。
后来我的文章被论坛收入了为数不多的精华文章专辑里,不知现在的川大论坛上还有没有这些文章? 也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蓝色星空论坛了?
今天晚上我打开QQ空间日志,看了看我当时写的文字,我依然觉得我当时写的真好,比我现在的写作文采要好10倍。今天我读起那些文字来依然觉得很舒服。
当然了,现在的我更加务实和现实主义了,所以读起来,多多少少觉得有点酸了,不过我就喜欢当时那种酸的感觉。
就像我认识一位大学教授,搞数学的,但特别爱写诗,他的老婆常说他,酸得很。
以后让我的调皮女儿和儿子,也看看他老爸当年写的这些文字。或许以后我的孙子孙女,也还会看这些文字了。这就叫所谓的“自恋”吧。
不过,我觉得我女儿现在的写作水平比我好很多,才上六年级的她,已经写了几万字的小说了,非常有想像力,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还凑合,寥寥几笔,就能写得很有画面感。
今天我就摘录其中“关于毕业”的一个主题,来纪念我大学毕业二十周年。
大学里的栀子岁月 十六关于毕业
现在的我,白天做毕业课题,傍晚屐拉着一双拖鞋在校园里漫步,然后到图书馆找个角落默默的欣赏杂志,时而在那个破笔记本上抄上一些美好的句子。
下了图书馆,回到寝室,窝在床上,拿起吉它,没有思维的拨弹切扫起来,边弹再边自我陶醉的朗读那些动人的文字,文字与音乐产生的共鸣,令我欲醉。
有很多人感叹,大学四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转眼就要各奔东西。
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很多事情走过来之后再往回看,都会感到那流逝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可其实在经历这些日子的时候并不那么快,毕竟那是一千多个实实在在的日子。
就比如考研,考完之后就觉得考研也就那么会事,也不过尔尔。但经历那段备考的日子时,会觉得是个漫长痛苦的过程。
四年的日子,对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是种煎熬。
对许多父母来说,更是一种煎熬。
他们年龄大了,可还得拼死拼活的工作,尤其许多来自农村的家庭,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水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一年辛苦劳作下来,能积攒几个钱?想到这些作为儿女的就会揪心的痛。
不管怎样,四年还是过来了,眼下就要毕业了。
毕业的人总会有些伤感。
呆在学校多好呵,哪怕只是和同学打打乒乓球,下下象棋,斗斗地主,弹弹吉它,上上星空,读读文字,在学校里漫无目的散散步。
一切都是那样的随心所欲,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一切都是那样纯朴舒服。
这种神仙般的日子只能成为永恒的记忆了。
毕业意味着我将从一个纯净的世界,步入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未知的社会有多复杂,我不知道,可我能想象到,毕业了不会有人再和你下象棋,再进行纯粹娱乐性质的斗地主,再有空瑕散散步,读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应酬,赌博性质的麻将,杯筹交错的酒水,一堆堆工作。
毕业了,清澈的我们将见人说人说,见鬼说鬼话,见三流九教说三流九教的话。
毕业了,道不同,我们也得与对方相与为谋。
毕业了,我们将不得不委屈自己,逢迎别人。
毕业了,我们不得不按照社会的潜规则行事。
此时的我,正如《相约星期二》的作者说的“既想离开学校,又害怕离开学校”,没有进入社会的我们总是矛盾的。
一方面,我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年少轻狂,血气方刚,书生意气,意气风发,慷慨激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针砭时事,想着要成就一番事业。
另一方面,偶尔听到的,看到的社会的种种丑闻、艰难、挑战又让我们忐忑不安,悲观失望,担心自己不能适应,担心自己的书生气会屡屡受挫,担心自己的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自命不凡会经受不起社会骇浪的冲击。
或许一切都是多余的,什么都不想再好不过了。 我必须走出校园去,必须进入社会。
再艰难的路,我也得去走,走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欢笑泪水。
而且我必须现在就要启程了, 我必须独立了。我为自己即将独立而兴奋。
一个月后我就将离开学校,到远方去寻找自己的梦。
此时心里最忧虑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强烈的感受到了深爱我的父母的担忧。
但儿子终究是要出去的,出去不是目的,只是过程,儿子终究会回来的,陪伴在你们的身边。
我是个不善于口头表达感情的人,因为我认为一切感情都是尽在不言中的,感情的表达只需一个神情,一个眼神,一个行动,就能让双方心领神会。
语言在此时只是多余的,苍白无力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渗透着虚伪、做作、玩笑,是不真实,不可信的。所以,我只是在心里默默表达我对父母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