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老百姓难得有几天好日子。
哪怕是高门世家,也经常因为站错队,一下子就被灭家荡户。
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就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
而且“今世受苦,来世享福”的教义也颇受统治阶级欢迎。
(培养顺民啊!但这事儿我不能讲太细,自媒体发这方面的内容等于踩雷。)
因此,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也带动了佛教美术的兴盛。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四大名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接下来,一笑就为您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来分别聊聊这“四大名窟”。
四大名窟(先不放经典照片)
先从大家最熟悉的莫高窟开始。
(背景音乐起)山楂~啊~梨~啊~,樱桃~哦~梨~~,哦都拿来洗~
据说在公元366年,一位叫乐尊的和尚西行,来到了敦煌鸣沙山下。
他来得有点晚,到山下时已是傍晚。
他回首远眺,只见夕阳下的鸣沙山一片金光闪烁,仿佛化现出千万尊金身佛像。
其实,这不过是沙子中的云母片将金色的夕阳光反射出来而已。
但乐尊不知道,他觉得是佛祖显灵,所以发愿在这绿洲之畔修造洞窟。
可和尚没有钱,在河西走廊化了两年缘也就攒下两袋银两,还不够打两口井的。
更惨的是,乐尊在一天夜里熟睡时,银两还被偷了。
乐尊醒来后,发现一觉回到两年前,一番宏愿顿成泡影。一时万念俱灰,解下裤带就准备上吊去见佛祖。
这时,来了一头猛虎。
大西北戈壁滩居然出现老虎就很诡异了,更诡异的是老虎不吃人,还带着乐尊来到了一个装满金银财宝的山洞。
在老虎再三示意下,乐尊接受了这些财宝,将它们用在了石窟的开凿上。
当第一尊释迦牟尼像修好后,乐尊功德圆满而逝。
之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王公贵族、商贾巨富为求佛祖保佑,也相继在此开凿佛龛,规模不断扩大。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11个朝代,1千余年。
在敦煌鸣沙山东麓1680米的断崖上,终于造就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莫高窟是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最出名的是壁画。
人们常说的敦煌壁画,主要是就指莫高窟壁画。
(其实敦煌壁画还包括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壁画)。
据统计,莫高窟至今尚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
按其内容又分为佛像画、经变画、人画像、故事画、装饰画、山水画等。
真要一一说过来估计百万字都打不住。
所以我们还是只能择其精者,以点带面。
魏晋乃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像画、山水画、人画像、故事画甚至装饰画一笑之前都说过,经变画是啥玩意儿?
经就是佛经,变就是依据佛经衍生变化的绘画、诗歌、说唱等艺术形式。
经变画就是依据佛经画的画,又叫“变相”。
莫高窟最广为人知的一幅经变画就是《九色鹿经图》。(请歪头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