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杆(又名短棍),是短兵的一种。由于它具有经济实用,价廉易得,演练携带方便,男女老少皆宜,技击性强且手法变换神出鬼没等优越性,所以倍受武术家及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在西北地区普遍流行。
鞭杆的普遍流传与西北高原地形和落后的经济条件不无关系。由于过去商贩结帮的驴骡驮运(当地俗称脚户),步行者亦多以短棍为杖,行于崎岖山路,高山村野,赶驮挡狗,防盗防匪,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简单而实用的单招手法;专心武事者,予以组排编练,使成套路。由简到繁,由少到多。至今在甘肃陇南及青海、陕西诸省各地也常有携带鞭杆行商贩运者仍屡见不鲜。以短棍为器械走招演式者也处处可见,蔚然成风。
近世清代后期,八旗、绿营废,乃招募农民为团练(乡勇),习武成风,退役回归乡里后争习武艺,以备应募,求取功名。也有各地发配人犯,过往客商,留居西北者甚众。明清两朝,边塞设防驻军,各地移来居民等影响,带进各地拳种、鞭杆等各种套路也不无可能。
西北地区,“鞭杆”又称“三尺王”,是指一般的长度而言。其实际长度在实际演练中也不尽然。一般都是按使用者的身高而定,粗约2.5厘米。多采用坚韧度较好的腊木(也有用藤条或其他杂木制做而成的。)由于自然长成大小头,帮有梢把之分。演练时则以两头并重应用。不分梢把。
“鞭杆”在西北地区形成的套路,据今不完全统计,约有十数种之多。广为称道的,如:“阴阳闩”,“铁门闩”、“武吉担柴”、“疯魔”、“驮骡”、“缠海”、“黄龙”、“五阴七手”、“十三法”、“探海十八手”等。
此次本人以四趟《疯魔鞭杆》为介绍内容。因家祖对《疯魔棍》看重,所以在近百年来一直秘而不传,秘而不宣。武术界有东枪西棍、南拳北腿之说,西北地区武术界对短棍鞭杆有:“五阴七手”、“十三法”、“探海只打十八下”(“下”者手也)“疯魔鞭杆无二家”之说。而“五阴七手”、“十三法”除在极少数人中流传外,“探海十八手”和“疯魔鞭杆”都未曾面市过。
四趟《疯魔鞭杆》的演练要求闪摆明快、进退分明、灵活自如多变,以独特的“八仙步法”带动全身。走招演势,自始至终以腰为轴,拧腰转步,刚柔相济,起伏明快有力。劲发自尾闾,力贯全身,气上肩俞,肩送时,肘推腕手,劲到其走。把法灵活多变,鞭随身,身随步,鞭身步协调一致,手眼身步法融为一体。接打换势,梢把并用。抢门招,力点准狠,快速有力,一气呵成。
其套路的组成具备了短棍的优势特点外,还吸收了棍、刀、剑、枪等器械中的技法特点,且具有短小精悍、梢把并用、变换不受限制、近者短用、远者放长,很多器械与其不能比美。因此,在武术的挖整工作中是值得重现的一项。由于“疯魔八棍”有机的融入了“疯魔鞭杆”,使“疯魔鞭杆”之内容不但锦上添花,而且如虎添翼,演练起来显得更加内猛巧健县惟妙惟肖,变化异常中,妙不可言。对长棍短用,短棍长用之妙更使行家为之倾倒。
一、疯魔鞭杆谱诀《疯魔鞭杆歌谱》―――内含十八法“疯魔鞭杆鞭中王、仁义君子提鞭扬,招招势势圈中发,担点小人休张狂。劈挑拨撂梢把忙,搬砸扭扣各逞强,飞揸捅揭任纵横,圈盖抽拂气昂昂。”
二、疯魔鞭杆把法1、双手阴把:两手握把,两手心向下。虎口相对。两手互为支力点在鞭身上滑行,来改变梢与把技击的方向2、双手托把:两手托把,梢前把后,两手心向上,虎口向前。一手扣鞭把,置于胸前。一手扣紧把位三附近,梢高把低。两手互为支力点,变换梢把技击的方向。3、双手抱把:两手抱把,梢上把下,两手心与胸相对。虎口向上。一手扣把位一,贴靠于腹部丹田处。一手松扣把位三附近,上下晃动,腕与小臂的摆转来改变鞭身方向。4、外扣搬把:一手握把,一手松扣把,虎口相对,把下梢上,置鞭于身侧。一手握把顶于腹股沟外侧,一手反扣把位三附近与肩平。以把为支点,反扣把为力点,前推、侧后搬拉。5、平搬把:两手腕上下平相交,两手扣把于胸前,手心向下,两虎口各平向外侧。一手扣把位一,另一手扣把位二附近。自然轻松。劲力内含,融为一体。鞭杆的“手”、“盘桩”、“技击法”、“法则”(动作)等都是演练实用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八仙步法解析拳械演练,在左右闪摆、上下起伏、拧身转步、变换招式的过程中,要轻松自如,气容丹田,含胸拔背,两腿虚实有度。膝微屈,身微弓,重心始终在两腿之间转移。重心在一脚脚掌的五分之三掌面上―――足前掌,虚的另一足趾跟点地―――虚步点地。着力点随身体运动的变向而改变。这对“变招换势”、“虚实变换”之招势招法的灵活性是极其重要的。“变换招势”中,一腿蹬、一腿跟要协调一致,快速有力,形成有节有度的整体劲为“八仙步”。“八仙步法”在鞭杆的演练和技击中尤为重要。
四、鞭杆诸法鞭杆(也称短棍)的演练方法较多,这里不可能一一搜集到册,只是将本人所知相关法则招式书录于后,供同仁参考。西北,特别是兰州地区武术界同仁对“鞭杆”称道方面有一段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在民间流传:“五阴”、“七手”、“十三法”、“缠海只打十八下”,“风魔鞭杆”不二家。需要说明的是,“鞭杆五阴”、“七手”和“十三法”短小精悍,其套路手法招式的详尽演练在武术界同仁中传授极为保守,因此不多;“缠海十八手”和“疯魔鞭杆”都未曾面世,此其一。“缠海只打十八手”(即缠海十八下)一句中的“缠海”字,实为“探海“,将“探”误传误读为“缠”字。于此说明,此其二。
(一)鞭杆二十八法搬砸扭扣,劈挑拨撂,滚掂嫩戵,去抡刮挌,提点抖撅,飞揸捅擉,圈盖抽拂,袈裟要脱。
(二)右闪跟步右搬砸,右进勾杆提扭打,犁下划上使左搬,急退撂后外飞疾,左腿收转双飞铡,抽杆备后接七手。
(三)鞭杆七手谱诀彼若猛臂当头棒,右闪斜提彼手膀,他进我揸拖杆挂,刮后伊退便使砸,孹步挠右往下扣,调过杆头扎咽喉,滚身下拨单手嫩,转还急忙铁扇剃,下撂防下硬靠提,退后连打双拉鞭,不待敌宁外飞转,拧身橫步双挟鞭,孹步回旋变百般,调面还需二回头。
(四)鞭杆十三法1.二回头。2.倒搬桨。3.枯树盘根。4.铁扇子。5.无中生有。6.扣拂串喉。7.十字八道。8.老翁拄拐。9.转还外飞。10.纫镫上马。11.左右搬点。12.移步换形。13.三砸三挌。
(五)鞭杆十三法谱诀移步换形二回头,三砸三挌铁扇扣,转还外飞无中有,老翁拄拐十字手,左右搬点枯树愁,倒搬桨法水倒流,纫镫上马缠身走,扣拂串喉不能丢。
(六)鞭杆“探海十八手”(之六手)1.画龙点睛。2.玉女穿梭。3.易如反掌。4.莽蛇出洞。5.青龙戏珠。6.探海取珠。说明:“五阴”、“七手”主要在体现“阴手”和“阴把”的重要性,也不是五种和七种手法。其后在原有五种和七种手法的基础上有了增删和改进,大大丰富和提高了技击的内容,使其更加精悍完美,不失为鞭杆中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