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马王堆汉墓中的绘有“日中金乌”和“月中蟾蜍”的文物
月亮其实很早就和蟾蜍联系到一起了,在《史记》中就提到月亮是代表着刑法,而且引发月食的怪兽就是蛤蟆。
“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史记-龟策列传》
汉代的《淮南子》、《后汉书》等史料中都有记载蛤蟆食月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月食的认知虽然不明确,但是倒是很一致。
在宋朝的时候,这一观点依然没有改变,在苏轼的短文笔记《仇池笔记·日月蚀》中,苏轼里面就提到了其他文人对于月食原因到底是被什么怪兽吃掉的讨论:
“玉川子《月蚀》诗,以蚀者月中虾蟆也。梅圣俞作《日蚀》诗,云食日者,三足乌也。
这里的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卢仝曾经写诗说月食是月亮被蛤蟆吃掉;梅圣俞也就是宋代文人梅尧臣则认为日食是三足金乌引起的。
那么天狗食月的时候,人们要敲锣打鼓地驱赶天狗。现在食月的怪兽变成了蛤蟆,人们又该如何驱赶蛤蟆呢?
在记录唐代故事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提到:“长安城中,每月蚀时,即士女取鉴向月击之,满郭如是,盖云救月蚀也”。
图注:一级文物唐代金银平脱宝相花铜镜 济南博物馆藏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逢月食,长安城里面所有的女性朋友们都要拿出自己的镜子,朝向月亮敲击,这就是唐代的“救月蚀”习俗。
唐代的镜子还大都是青铜材质,敲打起来虽然不如锣鼓声音大,但是满长安城几十万女性一起敲打青铜镜,也是非常震撼的事情。
到了明清的时候,对于月食就有了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定。
首先是官方天文台要提前测算出日月食的精确时间,如果预测错误,轻则下旨斥责,重则贬官*头。
明英宗天顺四年,钦天监的监正就算错了月食的时间,明英宗大怒,直接将监正下狱,降为太常少卿。
明太祖朱元璋对于日月食发生后皇帝和百官的行为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规则。
日食发生的时候,皇帝不能在正殿上朝,要躲在偏殿。百官都要集结在礼部的露台,进行焚香,祈祷,奏乐,击鼓等一系列“救护日食”流程,直到日食结束。
对于月食大致流程也是一样,不过百官不去礼部,而是要集结到中军都督府进行“救护月食”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