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外地的官员,也是要根据日食和月食去各地州府或者卫所进行“救护”行为。
“日食,则于布政使司、府、州、县,月食则于都指挥使司、卫所,礼亦如前,从之。——明太祖实录”
在清代的时候,天狗食月的传说逐渐开始取代蛤蟆食月,虽然黄遵宪等人的诗词中还有“岂谓浮云变苍狗,竟叫明月蚀詹诸(蟾蜍)”的诗句,但在整个民间,已经开始普及在日月食的时候敲锣打鼓驱赶天狗了。
乾隆年间访问中国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的副使斯当东回忆:月食前街巷贴出了官府预告月食的通告。当月食发生时,百姓纷传天上的狗要吃掉月亮,于是敲锣打鼓,力图尽快赶走这一怪兽。
甚至因为中国敲锣打鼓驱赶天狗的这一习俗,在清末一度差点引发外交危机。
在清朝光绪年间,法国的一名外交官苏雅当时在中国云南境内的官邸内睡觉,在半夜的时候突然炮声大作,锣鼓喧天,苏雅大吃一惊,以为遭到了中国民众的进攻,等穿戴整齐出门一看,原来是发生了月食,城里的百姓在放鞭炮,敲锣打鼓“以轰走吞吃月亮的天狗”。
而近代天狗食月的普及则是1978年的语文教材中《看月食》一文中,提到了敲锣打鼓驱赶天狗的故事。
虽然本文的立意是宣传月食的科学成因,批判“天狗食月”的错误做法,但是因为从1978-2001年,这篇课文在教科书中长达23年的存在,反而让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古代人都以为月食是“天狗食月”。而从秦汉流传下来的“蛤蟆食月”反而无人知晓了。
今天刚刚好是“月全食”与“超级月亮”叠加形成的“超级红月亮”,大家观月愉快!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明代官方日月食救护考论
论中国人月食观念的转变
古人怎么看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