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以博学而闻名,孔子也曾向他问礼请教。而他的影响远不止在道家之内,更是覆盖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今天带大家走入,老子的传奇一生。
老子姓李名聃,也称李耳,字伯阳,出生时期各史料记载有差异,大约在公元前571年。老子少年时就和名家学习,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史书无所不习,可以称得上少有学问,因此在公元前551年,老子经推荐,入周王室守藏室为吏,也就是图书管理员。守藏室是周朝收藏典籍的地方,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老子在此如鱼得水,博览群书,学问猛涨,三年后又升任守藏室史,名闻远播。
但声名过旺,即便是这样一个闲职,老子还是要受到权贵排挤,在公元前535年,被免去职位,之后出游鲁国,也是在此时,17岁的孔子第一次问礼于老子。之后老子又官复原职,在公元前526年,接待了孔子的第二次拜访。在公元前516年,老子又被罢官,随后先回故里,后去往秦国。
在这期间,51岁的孔子,曾于公元前501年,第三次拜访老子问学。《史记·》中曾记载孔子对老子的评价:“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可见在孔子心中,老子的学问修养有多高。
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发衰败,就准备出函谷关去云游。函谷关守将尹喜知晓老子学问,很敬佩他,当知道老子要出关云游,觉得可惜。就想用办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但老子仅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就交出了一篇五千字的著作,而相传,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随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走了,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也就是后来的老君山。公元前471年,老子死于秦国,享年101岁,但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和很多留下传奇故事的春秋名人相比,老子的一生看起来可能相对平平无奇,但我们都知道,老子的成就和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一书里,他的思想观点具备传世价值。老子的著作、思想也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
据元朝时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究老子著作的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而且早在十八世纪,西方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尼采、黑格尔,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学者对《道德经》也都有深入的研究,并有专著或专论问世。因此,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只以为老子的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所以我们很多人喜欢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我相信并不是喜欢那时的纷争战乱,而是对留下璀璨中华文化的名家们的向往。